中国在20世纪末加入了WTO,面对世界经济浪潮的洗礼,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正历经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外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为我国新闻改革和新闻实践提供借鉴作用,这正是教育部把“外国新闻传播史论”作为新闻传播学主干课程的意义所在。在当今世界传播格局里,这种意义随着文化产业发展、新闻体制改革和世界传媒发展进程的加剧而被极大地“放大”了。
全书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分为专门史和国别史两部分,史、论结合,特色在于突出了外国新闻传播中“资本运营”和“产业经营”两大内容,注重引介海外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把它们纳入本书体系,以期为本科生、研究生拓展更广阔的理论视野,打下更厚实的学术基础,更好服务于我国的新闻改革和新闻实践。专门史部分的“理论史”、“法制史”等建构为探索新闻传播史论教材创新提供了平台。专门史和国别史的结合,有利于我们从更高的角度去领会和把握世界新闻传播格局中的制度性、理论性等深层次要素。
展开
一、新闻与新闻学
“外国新闻传播史”作为新闻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在了解它的内涵之前,应先弄清新闻与新闻学这两个概念。
什么是新闻学?
新闻学是研究人类“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那么,什么又是新闻呢?中外许多学者曾给新闻下过许多定义。我们认为,陆定一同志在20世纪40年代所下的定义是在我国新闻理论界和业内人士中为较多的人所认可的一个定义,我们
不妨以此来开始我们的讨论。陆定一的新闻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陆氏定义将新闻归结为“报道”。据此,所谓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则应该是指人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现象和活动。新闻学则是对人类这种报道的现象和活动的研究。
为什么既要讲现象,义要讲活动呢?因为现象与活动是有区别的。现象带有一定的自发色彩,而活动则带有一定的自觉色彩。一般而言,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现象往往是先于活动的。
新闻学作为研究人类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的规律的学科,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理论、历史、实践的方法方式”。
第一个部分是理论,它较为务虚,包括“新闻学概论”以及近些年来十分火热、成为显学的“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的相关内容。
第二个部分是历史,一般是依地域划分为“中国新闻事业史”和“外国新闻事业史”。作为一门专门史,新闻事业史具有两栖性,它既是新闻学的组成部分,又是历史这门大学科的组成部分。
第三部分是实践的方法方式,它包括实践方式与实践方法两个分支。为什么要区别为实践的方式和实践的方法呢?那是因为二者是不一样的。实践的方式一般而言要宏观些,而实践的方法则要微观些。
那么,新闻实践的方式、方法又是指的什么呢?
新闻实践的方式是指在人类新闻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诸种新闻部门,即新闻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
而新闻实践的方法则是指在人类新闻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所逐渐形成(与细分)的诸种新闻实践环节,如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等。很明显,新闻实践的方
式方法的研究构成了我们经常所说的新闻业务这一块。依新闻部门来划分,新闻学又被分为报学(报纸新闻学)、广播新闻学、电视新闻学、网络新闻学等二级学科(这里把新闻学定位为一级学科)。而若依新闻环节来划分,新闻学则又被分为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新闻摄影学等二级学科。倘若再进一步将新闻实践的诸部门与诸环节相交叉,则形成更为多样也更为专门的三级学科,如电视新闻采访学、报纸编辑学等。
二、事业与新闻事业
新闻学是研究人类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的。而作为其组成部分之一的历史部分却被冠以“中国新闻事业史”和“外国新闻事业史”这样的名称。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称之为新闻史,而要称为新闻事业史?换言之,为什么要加“事业”二字呢?
这要从事业是什么说起。事业有别于一般意义的人类活动。所谓事业,是指:“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①这里有五个关键词,即目标、规模、系统、影响和经常。它们分别构成了一般意义的人类活动与堪称事业的人类活动二者之间的本质差异。
当然,构成事业的这五项要素,是缺一不可的。少了其中任何一项的人类活动,不能被称为事业,而只能被看作一般意义的未达到事业层次的人类活动。
但是,如果深人考察,就会发现,这五项要素并非平起平坐的并列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或软硬之分的——尽管它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在下面逐个予以分析。
首先看目标。目标者,“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②。它是指主体行为的目的性,即某种自觉性。显然,这一要素是相当宽泛的。作为要素,它较“软”,前面所提到的新闻活动,都应该说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自觉性的成分。
其次看规模。规模即大小,而大小是相对的。同一规模,运用不同的参照物,其大小效果会有很大不同,甚至相反。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日发行量200多万份,与美国众多报纸相比,可谓大矣!但若与日本的《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相比,则可谓小之又小。日本的这两家报纸,其早晚刊合计各自达到l000万份以上的日发行量。可见,规模是有伸缩余地的。作为要素,较“软”。更何况,在定义中,规模之前还加上了“一定”二字。
再来看影响。影响即效果、作用之大小。它与规模类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华尔街日报》的影响,较之绝大多数美国报纸不可谓小。但若与《纽约时报》相比,则要小些。可见,影响也是一个相对较“软”的要素。
让我们再来看经常性。经常性是指活动的频率,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次数的多少。而“多少”显然也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比如,17世纪初的最初的报纸,基本上都是周报。如德国的《通告、报道与新闻报》 (1609年), 《法兰克福新闻》(1615年),均是周报,与16世纪的新闻出版物相比,可谓频率密。因为后者一般是季刊、月刊或旬刊。但与现在报纸的一般形态——日报相比,则无疑在经常性上是频率相当低的。反之,若与现在广播、电视新闻的滚动播出乃至实时转播相比,则日报的所谓经常性,又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不难发现,经常性也是一个较“软”的要素。
五项要素中,我们已经分析了其中四个要素,它们都具有明显的宽泛性或相对性,都比较“软”,而系统是诸要素中唯一较“硬”的要素。
那么,人类新闻活动中的系统又是指什么呢?实际上,它就是我们在上文中所讲的新闻部门或新闻媒介,它是在人类新闻活动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类的新闻活动正是借助这些新闻媒介,逐渐趋于复杂与完善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人类的新闻活动与新闻事业究竟是何时产生的?
人类要生存与发展,一刻也不可缺少新闻信息传播。所以,很明显,一般意义的新闻活动理应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即使在遥远的古代原始社会,尽管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十分原始也十分落后,但人们依然要依赖信息传播来从事生产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