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馈环理论中,最初的价格上涨(例如,由前一章所提到的各种催化因素所引起)导致了更高的价格上扬,因为通过投资者需求的增加,最初价格上涨增长的结果又反馈到了更高的价格中。第二轮的价格上涨增长又反馈到第三轮,然后反馈到第四轮,依此类推。因此催化因素的最初作用被放大,产生了远比其本身所能形成的大得多的价格上
涨。这种反馈环不仅是形成整个股市中著名的牛市和熊市的因素,而且足个人投资盛衰的一个因素,当然可能在细节上会有差异。
前面已提到过,反馈环理论是广为人知的,但是多数人没有用反馈环这一术语来描述它。它是一个科学术语,通常被称做恶性循环、自我实现预言、一窝蜂效应。尽管投机性泡沫一词在一般言论中有不止一个含义,但通常指这种反馈。
反馈理论的一个最流行的说法是建立在适应性预期基础上的,这一说法认为,发生反馈是由于过去的价格增长产生了对价格进一步增长的预期。反馈理论的另一说法认为,发生反馈是由于过去的价格增长使投资者的信心增加。通常认为这种反馈主要是对价格持续增长模式的反应,而不是对价格突然增长的反应。
本章前面所讨论过的例证与适应性预期和投资者信心反馈理论都是一致的,投资者信心反馈理论在当前的股市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可能是由于情绪因素才发生反馈的,情绪因素与期望及信心都不相关。前面所讨论过的“玩全部家当”的结果可能产生一种反馈:这种心境可能降低投资者在价格看涨之后抛出的倾向,因此放大了价格催化因素的作用。
经济学家康普贝尔和约翰•科其雷恩也提出了习惯形成理论,该理论也能解释股市放大的反应过程。在他们提出的模型中,人们慢慢地习惯从股市高涨中期望得到的高层次消费。股市上涨后,人们就会经历高水平的消费,但是还没习惯。在股市中赚了钱的投资者可能愿意冒更多的风险,因为他们相信,如果投资损失要求放弃高水平消费,他们能够做得到。因此同时,在高价时持股的意愿也同样扩大了价格催化因素的作用。
不管哪一种反馈理论在起作用,投机性泡沫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也不可能永远扩大,当这种需求停止时,价格增长也会停止。根据预期反馈理论的流行说法,在需求停止时,我们就会看到股市的下降,即泡沫的破灭,因为投资者认为股市不会继续上涨,因此没有理由继续持股。然而,反馈理论的其他说法并没有提及泡沫的破灭,因为他们没有对持续增长的价格做出预测。
……
——《纽约时报》
(这本书讲述的是)现代的、经典的、严肃的经济学理率。即使你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也可以从中获得乐趣。
——《经济学家》“2000年最佳图书”
《非理性繁荣》是一本所有关注华尔街的人的必读之书。在今天的美国,上至格斯潘下至无名小镇上的擦鞋男孩都应读一读。
——《经济学家》
它是本年度最炙手可热的一本书。
——《商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