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融调控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0521525
  • 作      者:
    崔建军著
  • 出 版 社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金融宏观调控讨论的内容,就是对经济运行非均衡的矫正。只要经济运行处于非充分就业均衡状态,金融宏观调控就具有客观必然性。《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教材:金融调控论》所探讨的内容包括金融宏观调控主体,金融宏观调控对象,金融宏观调控的理论前提(货币供求理论、货币均衡理论、货币的性质、货币供给的性质和菲利普斯曲线的价值),作为金融宏观调控主要手段的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导机制、环境和效应),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与金融宏观调控的关系,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等。
  《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教材:金融调控论》所探讨的内容包括金融宏观调控主体,金融宏观调控对象,金融宏观调控的理论前提,包括货币供求理论、货币均衡理论、货币的性质、货币供给的性质和菲利普斯曲线的价值,作为金融宏观调控主要手段的货币政策包括目标、工具、传导机制、环境和效应,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与金融宏观调控的关系,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等。适合大学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及金融界的朋友阅读。
  《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教材:金融调控论》适合大学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及金融界的朋友阅读。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什么是金融宏观调控
一、什么是金融
二、什么是宏观调控
三、什么是金融宏观调控
第二节 金融宏观调控的历史发展
一、金融宏观调控产生的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
二、金融宏观调控的源头:罗斯福新政
三、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金融宏观调控理论的演进。。
一、金融宏观调控理论的源头:凯恩斯的《通论》
二、凯恩斯主义者对金融宏观调控理论的发展
三、中国的金融宏观调控理论研究
第四节 本书的基本内容与体系框架
一、本书的基本内容
二、本书的体系框架
第五节 本书的特点与研究方法
一、本书的特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金融宏观调控主体。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理论探索
二、现实考察
三、若干结论与启示
第二节 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一、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与金融
二、中央银行地位的变化
第三节 中央银行职能辨析
一、关于中央银行职能的种种观点
二、对中央银行职能的再认识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
一、通货和存款货币的创造
二、基础货币
三、货币乘数
第五节 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问题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提出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发展阶段
三、影响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因素
四、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问题

第三章 金融宏观调控对象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宏观调控对象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体制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宏观调控对象:信贷规模
三、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宏观调控是通过两大计划实现的
第二节 我国转轨经济时期的金融宏观调控对象
一、我国转轨经济时期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我国学术界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对象的讨论
三、简要评论
第三节 转轨经济时期金融宏观调控对象的多维透视
一、从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看金融宏观调控对象
二、从金融调控变量看金融宏观调控对象
三、从中央银行业务操作看金融宏观调控对象
四、从未来趋势看金融宏观调控对象

第四章 金融宏观调控的理论前提(I):货币供求理论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
一、货币需求若干概念辨析
二、货币需求理论的演进
三、简要评论
第二节 货币供给理论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二、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及意义
三、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
四、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中国的货币供求理论研究
一、中国的货币需求理论研究
二、中国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第五章 金融宏观调控的理论前提(Ⅱ):货币均衡理论
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一、货币均衡
二、货币非均衡
三、从货币非均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
第二节 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
一、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
二、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与紧缩效应
第三节 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二、通货膨胀的测度
三、通货膨胀的类型
四、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
五、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四节 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的定义
二、我国是否存在通货紧缩
三、通货紧缩的原因
四、通货紧缩的治理
第五节 中国货币均衡理论与实践
一、中国特色的货币均衡和社会总供求均衡理论:“三平”理论
二、改革开放初期关于经济环境问题的讨论
三、我国转轨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问题

第六章 金融宏观调控的理论前提(Ⅲ):货币的性质
第一节 货币性质认识的历史演进
一、古典经济学的货币中性论
二、货币非中性的先驱人物及观点
三、凯恩斯的货币非中性观点
四、20世纪货币中性论的回潮:弗里德曼、卢卡斯
五、凯恩斯主义者的货币非中性观点
第二节 对货币性质的重新审视
一、对货币性质诸观点的简要评论
二、对货币性质的重新审视
第三节 货币性质的经验实证
一、货币非中性的中国验证
二、简短的结论

第七章 金融宏观调控的理论前提(Ⅳ):货币供给的性质
第一节 货币供给的性质:理论述评
一、西方经济学界:“内生论”与“外生论”之争
二、中国经济学界关于货币供给性质的讨论
第二节 对货币供给性质的再认识
一、不同币材状况下货币供给的性质
二、不同经济体制背景下货币供给的性质
三、从货币供给结构看货币供给的性质
四、从货币供给机制看货币供给的性质
第三节 关于货币供给性质的结论
一、内生论与外生论的基本差异
二、关于货币供给性质的结论

第八章 金融宏观调控的理论前提(V):菲利普斯曲线的价值
第一节 菲利普斯曲线的演进
一、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二、弗里德曼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三、卢卡斯的政策无效性命题
四、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有效论
五、中国经济学界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讨论
第二节 菲利普斯曲线的真正价值在哪里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价值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践意义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的经验实证
一、美、英、日、韩、瑞典诸国与中国台湾的菲利普斯曲线
二、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
三、简短的结论

第九章 货币政策目标
第一节 西方:货币政策四大目标及其矛盾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
二、货币政策目标及其含义
三、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容性和相克性
第二节 中国:三大流行观点及其争鸣
一、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金融体制改革背景
二、中国经济学界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 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再审视
一、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演进
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再审视
三、如何看待通货膨胀目标制
第四节 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方法
二、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

第十章 货币政策工具
第一节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
二、再贴现率
三、公开市场业务
第二节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他工具
一、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 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再认识
一、货币政策有无结构性调控功能
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究竟在哪里
第四节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及存在问题
一、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演进
二、现行货币政策工具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
一、存款准备金
二、再贴现
三、公开市场业务
四、基准利率
五、中央银行再贷款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一节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三、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的理论分歧
第二节 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中介指标的选择
一、选择操作目标和中介指标的标准
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三、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选择
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一、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的诸种观点
二、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三、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选择
四、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环境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
一、中国的货币化率
二、中国的金融相关比率
第二节 企业的自我约束程度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商业化程度
第四节 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
第五节 财政预算的自我约束程度
第六节 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
第七节 中国货币政策环境的简要总结

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效应
第一节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述评
一、西方经济学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论争
二、中国经济学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讨论
三、简要评论
第二节 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志
一、弗里德曼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标志的观点
二、弗里德曼评价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志的观点并不正确
三、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志:货币政策目标及其实现程度
第三节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
一、对我国21年货币政策有效性状况的基本评价
二、影响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三、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

第十四章 金融风险、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第一节 金融风险
一、金融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二、金融风险的类型
三、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
四、金融风险的成因和防范
第二节 金融创新
一、金融创新的含义
二、金融创新的原因辨析
第三节 金融监管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与必要性
二、金融监管的内容
三、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金融风险、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对金融宏观调控的影响
一、金融风险对金融宏观调控的影响
二、金融创新对金融宏观调控的影响
三、金融监管对金融宏观调控的影响

第十五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第一节 封闭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一、从财政、银行的起源谈起
二、对财政和银行关系的再认识
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与配合的基础
第二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
一、金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体系
二、金汇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
三、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四、牙买加体系
五、欧元与欧洲货币体系
六、对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评论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一、现行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
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附录:
读书与写作
教学与科研
大师与匠人
做学问的境界与层次
肩负起中国经济学家的崇高使命
教学科研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之我见
谈金融学专业研究生论文写作
提高金融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
货币银行学向何处去
论货币银行学及其建设
略论金融学科及其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