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税收管理体制的制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178564
  • 作      者:
    宋延康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税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宋延康,男,1970年5月出生山西省平遥县人现在山西省委组织部工作。1992年山西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0年首都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4年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1999年在山西省税务局山西省地方税务局工作具有定的财税实践经验并且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财税金融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曾先后独立发表了《制度的非均衡与变迁》(《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4年第7期)《论我国政府税收划分与税制改革》(《税收与企业》2002年第10期)《拓宽税源强化征管--个人所得税增长之探索》(《山西统计》2002年第10期)《放松管制加强监管--为我国证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12期)《从金融功能观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互关系中的金融发展趋势》(《国际融资》2002年第12期)等多篇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此相适应的税收管理体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行便成为一个新的领域。传统经济学理论只告诉我们市场经济体制是有效率的体制,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计划经济体制是无效率的,计划经济体制必须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但究竟如何转变和过渡,则没有现成答案。传统经济学理论只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却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做,它一般只进行在既定制度安排下的成本一收益分析,却很少研究制度变革过程中的经济学问题。由于存在这一缺陷,不少人认为只要选对了目标模式,改革就大功告成了。但实践证明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改革。
    目前,我国已经确立了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变迁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这是人所共识的,不存在太多争议。但是,税收管理体制如何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改革,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是相对缺乏的,并且在现有研究中观点也不尽相同。所以,本书就是想通过对我国现有税收管理体制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概括,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其现有模式的历史变迁、目标模式的选择以及今后的变迁路径等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研究。
    制度是一种公共性规则。制度具有公共品的特性。对制度的利用一般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对制度的利用可以减少社会中的个体在决策时的不确定性。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规则。它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于其具有强制性或约束性,并主要由法律法规、组织安排和政策来表现。维护和施行制度意味着某种外生权力或权威的存在,而国家则是这种权力的典型。
展开
精彩书摘
    2.1 有关税收管理体制的理论渊源
    尽管本书的研究带有一定创新与开拓性,但其得以开展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财政税收学等理论的支撑分不开,这些理论是本书研究的源头与基础。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有四种经济学理论始终相伴随,成为本书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主要支撑。它们是:马克思的制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转型经济理论和现代西方财政理论。
    1.马克思的制度理论
    与排斥制度分析的新古典市场理论不同,制度、尤其是所有制,从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论题。马克思倾其毕生精力所从事的巨大理论创造工作,根本目的就在于从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寻求最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结构。虽然马克思并未使用产权、产权制度这样的名词,但把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视为一种产权经济学或制度经济学来说是未尝不可的。
    另一方面,比之姗姗来迟的现代西方制度经济学,马克思的“制度经济学”不仅资格更老,而且有着更为坚实的方法论依据和更为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如果说各种现代制度经济学流派至今都尚没有独立的价格理论作为具体理论的话,马克思的制度理论则与其他独特的价值一价格理论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研究的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实际上正是典型的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生、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书中依历史和理论逻辑依次展开的市场范畴,都包含了马克思对所有制和市场经济内在相关性的深刻见解。这正是马克思的制度理论从总体上优于西方制度理论的特点之一,也是迄今未被人们所普遍认识的特点之一。当代制度主义的重要性代表人物米尔达尔教授曾指出:“当人们不得不把马克思当作经济科学发展上伟大的经典著作家之一看待的时候……,是基于开创制度经济学方面的成果……,这是一个大题目。”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作为社会发展原动力的是生产力的进步。在某个社会发展阶段上,当物质生产力与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财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来临了,经济基础连同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发生变化。
    ……
展开
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 制度
1.2.2 作为制度的税收管理体制
1.3 指导思想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理论创新及不足之处
1.5 研究的思路和结构安排

2 有关税收管理体制研究的文献回顾及评述
2.1 有关税收管理体制的理论渊源
2.2 国内外对税收管理体制的研究及评述
2.2.1 国内有关税收管理体制的研究及评述
2.2.2 国外有关税收管理体制的研究及评述
2.3 从文献回顾中得到的启示

3 新中国税收管理体制的变迁历程
3.1 新中国奠基时期的税收管理体制
3.2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税收管理体制
3.3 改革开放后的税收管理体制
3.4 变迁历程中的规律和特征

4 中国税收管理体制的均衡分析
4.1 制度的均衡分析理论
4.1.1 制度分析的前提假设和基本单位
4.1.2 制度的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理论
4.1.3 制度的均衡
4.2 税收管理体制的制度需求理论
4.2.1 税收管理体制的需求主体
4.2.2 影响税收管理体制需求的因素
4.3 税收管理体制的制度供给理论
4.3.1 税收管理体制的供给主体
4.3.2 影响税收管理体制供给的因素
4.3.3 税收管理体制的意愿供给和实际供给
4.3.4 税收管理体制的供给步骤
4.4 税收管理体制的均衡分析
4.4.1 税收管理体制的均衡分析框架
4.4.2 中国税收管理体制的均衡分析

5 中国税收管理体制的非均衡与变迁分析
5.1 制度非均衡与变迁理论
5.1.1 制度非均衡理论
5.1.2 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
5.1.3 制度变迁理论的进一步探讨
5.2 中国税收管理体制的非均衡与变迁分析
5.2.1 从市场到计划的非均衡与变迁
5.2.2 从计划到市场的非均衡与变迁
5.3 中国税收管理体制变迁的路径分析
5.3.1 中国税收管理体制变迁的渐进式分析
5.3.2 中国税收管理体制变迁的激进式分析
……
6 税收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分析
7 实现中国现行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均衡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