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马文·鲍尔出生在一个装有电灯的家庭,当时在这个国家,家
里装电灯还是非常少见的。近一个世纪后,马文在佛罗里达与世长辞,此时
他在商业界和管理界的地位已经与爱迪生在科技界的地位不相上下了。和爱
迪生一样,他也被选人了商业名人堂。但是,当鲍尔被通知获得此项殊荣时
,他却说:“这肯定是搞错了,我不是商人,我是专家!”’
马文一手打造了他所在的这个全新的行业:高层管理咨询业。是他把麦
肯锡从一个奄奄一息的会计和工程事务所改造成为一家卓越的咨询公司,为
商业界的高级经理人以及政府要员提供服务。马文在麦肯锡整整工作了59年
,从1933年直到1992年以89岁的高龄正式退休。
马文·鲍尔的出众之处,就在于他特别重视价值观和个人品质。马文死
后,约翰·拜恩曾在2003年1月号的《商业周刊))中这样写道:
鲍尔是麦肯锡的大祭司,他把合伙制变成了咨询业的金科玉律……他坚
信,咨询顾问应该像最优秀的医生或者律师那样,永远把客户的利益置于首
位,时时恪守道德,始终对客户说真话,而不是曲意逢迎。
鲍尔的道德感和价值观直接来自于他的童年。马文·鲍尔是卡洛塔与威
廉·鲍尔夫妇的长子。他们家境平平,居住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这一家
人把为人正直与受人尊敬看得远高于金钱。马文两岁时,他的弟弟比尔呱呱
坠地。
鲍尔一家非常注重学习,学习就是马文童年生活的主要部分,必读书目
包括小说和诗歌。威廉·鲍尔对于马文兄弟读过哪些书都有记录。马文把马
克·吐温的所有小说都读了两遍,每读完一遍,他都签上自己的姓名缩写。
马文的父亲是理想的行为榜样,因为他的工作是处理复杂的土地所有权
转让,这项工作既需要智力,又需要实践。他不仅要懂技术和法律,还要具
备敏锐的商业眼光,遵循极高的道德标准。威廉在业内响誉全国,多年以后
他的儿子也同样名满天下。威廉·鲍尔经常带马文兄弟俩去参观克利夫兰的
各种工厂,让他们对不同类型的工厂有个直观的了解。在马文的记忆中,这
些参观趣味盎然,而且意义非凡,因为有时候父亲竟然会一整天不上班,就
为了陪着马文和比尔参观工厂。。由此不难想像,马文之所以总是渴望通过
实践来学习各种有用的、重要的知识,就是因为受到了父亲的鼓励。每当他
们离开一家工厂的时候,父亲总会问:“你们学到了什么?”
表面上这是一个保守的美国中西部家庭,可实际上鲍尔一家并不像当时
的大多数家庭那样搞家长制。威廉·鲍尔相当民主,在重大决策关头,他会
征求全体家庭成员的意见。马文清楚地记得,当初研究要不要搬家到克利夫
兰城另一边去的时候,他也参加了讨论。事实上,这次讨论给马文留下的印
象远比搬家本身更深刻。马文后来回忆说:“很了不起的是,父亲一直都让
我们兄弟俩参与家庭决策。当然啦,我的话未见得真能起什么作用,其实我
自己都记不清当时究竟说了些什么,但是那一次,以及在其他的讨论中,我
都畅所欲言,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讨论可能是马文与非层级制管理体
系的第一次接触。
从早年起,马文就展现出思想的独立性。他在中学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
子的海伦·麦克劳克琳。他回忆起当时父亲不准他与海伦谈恋爱的情景:“
爸爸和我真是好一番斗争,直到最后他明白了我在这个事情上是绝不会屈服
的。”’他对那段时期的记忆还包括一位对他影响颇深的语文老师、办校报
以及在暑期打各种各样的零工。
劳拉·爱德华兹是马文·鲍尔高中时的语文老师。马文在99岁的高龄依
然牢牢记得她对自己和海伦的影响:
劳拉·爱德华兹把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我们都喜欢上了她,没多久她
就让我们彼此以名字相称(英语中直呼名字表示亲密。——译者注),别的老
师就不会这样。说来好笑,直呼名字确实让我们觉得和劳拉的关系更进了一
层……她真的是寓教于乐,劝导我们要拿高分上大学,我们这些人都想上大
学,真的很想。我想我们大家都会将此铭记于心。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海伦受她的影响,也当了老师。我和海伦搬离克利夫兰后,每次回去都会
专门去拜望她。我们通信联络了好多年。……P4-5
展开
使马文作为管理导师的榜样形象跃然纸上,永世长存。”
——彼得·德鲁克 管理大师
“很多人说德鲁克是管理之父,但我相信历史将得出结论,这一崇高荣
誉应当由他和马文·鲍尔共同分享。”
——鲍勃·沃特曼 《追求卓越》的作者之一
“马文·鲍尔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他的声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麦肯锡
公司内部,而是传遍了整个专业服务领域乃至整个商界。这本书对马文做了
细致深入的介绍,同时也展示了坚持不懈所具有的能量。”
——伊恩·戴维斯 麦肯锡全球执行董事
“这本书的风格正是马文所希望的一简单质朴、实事求是,但又高瞻远
瞩。这是一本关于马文这位现代管理咨询之父的好作品。”
——洛伊丝·朱利伯 高露洁棕榄公司首席运营官
“麦肯锡从业70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其在业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甚至被传
为神话,成为可以轻松出入世界上任何一个一流公司董事会的咨询公司。”
——〈经济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