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劳动经济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9038142
  • 作      者:
    曾湘泉主编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最有影响和最具实力和人力资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组织编写。一套代表中国最高水平、集理论性实践性于一身,符合中国企业特点的、全面系统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技术、方法、流程和实际企业管理案例的全新、权威的教材。
展开
作者简介
  曾湘泉,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的劳动经济学家,人力资源和薪酬管理专家。美国管理学会、美国薪酬协会国际会员。社会兼职:卫生部第四届“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共北京市委党建专家顾问、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学分会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理事长。同时受聘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集团顾问。

  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作为美国富布莱特基金和德国国家DAAD(国家学术交流中心)项目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和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德国奥斯纳布鲁克大学,从事劳动经济学、就业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曾出访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俄国、意大利、瑞士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02年8月应邀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第62届国际管理学大会;2003年9月应邀出席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 13届国际产业关系大会,并发表演讲。

  迄今出版著作10余部,在《求是》、《人民日报》、《新华文摘》等报刊发表论文 100余篇。主持完成和正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课题15项。多项成果在国内外获奖,其中《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工资机制--对中国工资问题的宏观动态考察》获中国劳动学会"10年改革成果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3月 28日,应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就“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就业政策研究”进行讲解.
展开
内容介绍
  是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作者根据国际通用的劳动经济分析理论框架,紧扣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实运行和我国劳动力市场特点,在多年的讲课积累和给国内许多著名企业咨询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共9章,包括导言、劳动需求分析、劳动供给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的流动、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劳动力市场歧视、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趋势、成因及对策、失业等,每章还附有相关案例、关键概念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困惑与问题,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材。《劳动经济学》适合大学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主管和政府管理部门公务员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三、中国人力资本状况与投资的总结
  1.人力资本的现状
  (1)中国的人力资本结构失衡:高智能、高技术劳动力所占比重极小;(2)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特别是中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的人力资本严重匮乏;(3)人力资本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重大差距;(4)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低下。
  2.人力资本现状形成的原因
  (1)认识上的误区,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在与人力资本有关的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人力投资成本与收益遭到扭曲,影响了人力资本投资。(2)资金的限制,政府财政投资是教育投资的主渠道,但受财政收入的限制;社会资金投资教育受体制的限制;居民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受收入水平的约束。另外人口数量的过度膨胀限制和影响了人口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这造成教育投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3)体制上的障碍,投资体制单一;就业体制僵化与人力流动机制的缺乏;行政官僚的管制过多。(4)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智力外流”造成大量人力资本的损失。有些学者研究表明我国中西部是人才的净流失地区。
  3.解决对策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人力资本投资对高质量劳动力供给的意义。尽管这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但它对于当代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影响较大。如前所述,我国一些地区出现教育经费投资比率不稳定,就是当地地方政府对于人力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认识不清的问题。因此有的学者(于洪平,1997)提出了人力资本优先投资的观点。
  (2)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调整投资结构。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中,要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主体作用,并带动社会人力资本投资。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第四节 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附录1-1 经济学家的作用:对美国年轻人征兵制的终结
附录1-2 师范生多“东南飞” 陕西师资队伍潜伏断档危机

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

第一节 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第二节 完全竞争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第四节 劳动需求弹性
第五节 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附录2-1 美国联邦最低工资立法的影响
附录2-2 煤矿是垄断的吗?可能不是
附录2-3 “非典”对就业的影响不会长

第三章 劳动供给分析

第一节 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参与率
第二节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第三节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第四节 家庭生产、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和生命周期理论
第五节 劳动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附录3-1 工作和闲暇:过去与现在的比较
附录3-2 鸽子的劳动供给
附录3-3 中国城市女性就业历程

第四章 人力资本投资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
第二节 教育投资的分析
第三节 在职培训
第四节 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附录4-1 双胞胎、教育与收入
附录4-2 上大学是合算的吗?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模型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
第五节 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附录5-1 大迁移:南方黑人迁移到北方
附录5-2 工作周期的确定
附录5-3 中国的人口流动现状
附录5-4 同一单位夫妻不能离职 如此防止人才流失不高明

第六章 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

第一节 工资的历史、本质和形式
第二节 影响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
第四节 报酬制度和水平设计与员工激励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附录6-1 历史上曾经流行的几种工资理论
附录6-2 不良的集体动机注定了基督教震颤派的解体
附录6-3 北京“非典”定点医院一线护工高薪难找

第七章 劳动力市场歧视

第一节 歧视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歧视定义与表现形式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第四节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管制
第五节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附录7-1 性别工资差距的国际比较
附录7-2 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歧视现象吗?
附录7-3 “35岁现象”的深层根源

第八章 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趋势、成因及对策

第一节 收入不平等测量及变化的趋势
第二节 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第三节 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附录8-1 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
附录8-2 20世纪初美国教育收益的变化
附录8-3 关于浙江缩小党政机关部门收入差别的调查
附录8-4 高校教师收入知多少?

第九章 失业

第一节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
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
第三节 失业类型
第四节 失业原因
第五节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与失业问题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附录9-1 失业保险和季节性失业:历史回顾
附录9-2 担忧程度在降低吗?
附录9-3 湖南:隐性失业现象不容忽视
附录9-4 浙江的隐性就业现状

后记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