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理查德·卡茨的观点
美国资深日本问题专家、纽约州立大学客座教授理查德·卡茨在其著作《致使日本走向腐朽的体制》中,对被称为战后奇迹的日本的高速增长急剧钝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他对日本目前“病状”所做的诊断,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自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日本将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转向保护弱者,导致日本出现了生产率高低悬殊的产业同时并存的奇妙的“二重经济”。在日本,过去成功的体制现在已经腐朽,但依然在运行着。他认为,致使日本陷入今天这种困境的最主要原因,实际上是其混乱的政治。日本所有的政党中改革派与保守派混杂,特别是在野党数目多且势力弱小,对于什么是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等问题根本没有一致的看法。其结果,无论是自民党还是在野党,都在谋求“没有痛苦的改革”,所以,根本做不到对日本的现行体制进行“大手术”。
他认为,日本要想解决自身的问题,必须经历像中国的毛泽东体制向邓小平体制转变的那种“体制变革”。长期推行的制度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全被推翻。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0年乃至20年。只有出现具有改革能力的政治家,其领导才能得到国民信赖之后,才能完成那种大变革。为此,必须改革选举制度,废除致使小党乱立的比例代表制,结束自民党一党支配局面,建立代表广大中产阶级意志的保守、激进两大政党,这样才能实现政权交替。但是,1993年,支持自民党分裂的日本财界,如今又支持自民党和自由党联合政权。财界的这种做法是大错特错了。只要日本这种政界、财界的混乱局面持续下去, 日本的体制转换就不会取得成功。
3.约翰·奈斯比特的观点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在其1996年出版的《亚洲大趋势》中指出“种种迹象表明,日本的经济已达到了极限,开始呈现出衰退的趋势”,日本“经济增长已达到了极限。它在亚洲和世界的相对经济地位已呈下滑趋势”。“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每况愈下,这是因为:战后一代曾以死拼硬打造就了日本世界一流的经济地位,但接替他们的新一代并不愿自讨苦吃;日本的过度管制使它的经济受到了窒息。例如,日本首先开发了移动通讯系统,但由于严格控制发展而使得美国和欧洲后来居上;性别与年龄歧视依然普遍存在;由于人口出生率低,生活水平高,日本人口老龄化超过其他国家。到2020年,将有1/4以上的日本人超过65岁;虽然平均工作日减少,但企业高层人士普遍工作超负荷。1993年,一周平均工作时间首次低于40小时,低层职员越干越少,高层职员劳累过度,死亡率高;人力、物力、信息资源过度集中于东京,而在现代城市格局中,城市功能必须进行合理疏散、合理布局,才能整体协调、提高效率。”
4.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观点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于2000年12月18日发表的特别报告《2015年的全球趋势》指出,关于日本的前景有几点不明确之处,首先就是日本能否为再次恢复以往那种经济活力、减缓与其他东亚各国特别是中国形成鲜明对照的衰退速度而进行必要的结构改革。今后15年,日本的经济实力将比20世纪90年代强大,但其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将相对下降。大多数专家都认为,日本在2015年之前,将很难保持住现在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的地位。日本政府在此之前并没有让人看到控制住作为亚洲的领导的作用正逐渐丧失的事态所必要的、积极地推进困难的经济改革的姿态。该报告认为,日本现在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笔者认为,可能是根据世界银行的按购买力平价(PPP)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来排序的。1999年,按PPP衡量的GNP,日本为30 429亿美元,排在美国(83 501亿美元)和中国(41122亿美元)之后,居世界第三位。
战后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当时其钢铁、汽车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忽视了制造业的发展,而将主要精力放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上,致使美国钢铁、汽车等世界霸主的宝座被日本夺走,并成为导致美国贸易赤字迅猛上升的主要原因。在此情况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智囊机构开始研究如何提高美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美国不景气的国内产业走向新生。“国际竞争力”这个词(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也因之而产生并日益被广泛使用。1985年,美国设立了直辖于里根总统的“总统产业竞争力委员会”,并发表了非常著名的关于如何增强美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杨格报告》。1988年,参议院议员戈尔为了寻找美国产业竞争力衰退的根源而到日本访问。他在日本发现,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正在推出一项庞大计划,即到2015年,让光导通信技术进入普通居民家庭,将日本建设成“高度信息化列岛”。戈尔回国后便提出了在美国建设高速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议。1993年初,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了联邦政府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副总统戈尔积极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远远走在日本的前面,并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带动作用。
1989年,美国MTT(马萨诸塞工科大学)研究小组对日本和联邦德国的产业进行了彻底的剖析,出版了《Made in Ameri-ca》一书,为美国如何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美国还将半导体放在国家重要战略产业的位置上,于1994年设置了半导体技术评议会(STC),官产学一体为如何强化半导体产业竞争力而献计献策。评议会的主席为英特尔公司的名誉董事长巴莱特,副主席由国防部副部长担任,商务部、能源部等的副部长都是该评议会的成员。
经过美国官产学一致努力,终于在制造业领域重新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半导体、汽车等主导产业均夺回了世界第一的宝座。钢铁产量于1998年超过日本。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历了长达10年的繁荣。日本产业竞争力会议委员前田胜之助指出,美国的国力恢复是从制造业的重建开始的。”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杂志社(U.S.News and World Report)的会长莫奇马·B.扎卡曼(Mortimer.B.Zuckerman)于1998年指出,美国经济近8年来持续增长,大有超过“德国(联邦德国——笔者注)奇迹”和“日本奇迹”的势头。GDP、资本支出、国民收入、股市、就业、出口、消费等所有该上升的指标均上升,失业率、通胀率、利率等所有该下降的指标都下降。这个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他认为:“21世纪仍然是美国的世纪。”笔者认为,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和国际竞争力回升,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下大力气提高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竞争力的结果。
二、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影响
与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持续10年的经济增长恰好相反,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以来经济低迷和衰退已经持续10余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主导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严重下滑。目前,日本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已远远落在美国后面,加工组装产业领域的优势地位也将被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取代。日本通产省工业技术院于1996年12月总结的对东亚产业技术动向的调查结果表明,在21世纪初期,日本在半导体、钢铁方面将被韩国超过,在电子科技方面将被台湾地区超过,在电子机器组装方面将被中国大陆超过,在研究开发方面将被新加坡超过,日本将完全丧失它在生产、加工技术领域的优势。
面对日本主导产业竞争力下降的严峻形势,自1996年以来, 日本政府提出要将15个领域作为21世纪初新的主导产业,它们是住房、医疗福利、生活文化、整建城市环境、环境保护、节能和新能源开发、信息通信、物流、人才培养与交流、国际化服务、商务辅助服务、新制造技术、生物工程、宇宙航空、海洋开发。从日本确定的这15个21世纪初日本经济新的增长点可以看出,这些产业远没有汽车产业对相关产业的波及效果大。但是汽车产业在日本已经今非昔比。有人指出,21世纪日本汽车厂将仅剩下丰田和本田两家。
为了强化日本的产业竞争力,1999年3月,日本成立了直辖于小渊首相、成员包括内阁官房长官、通产大臣等18名阁僚及经团联会长今井敬等17名民间各界代表共35人组成的“产业竞争力会议”,以图研究解决日本产业竞争力下降问题。但这并非易事。为’了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003年度起,日本的电机、钢铁大企业纷纷加大研究与开发(R&D)经费的投入。日立制作所、松下电器产业等9家电机行业的大企业2003年度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共27 835亿日元,比上年度增加0.5%,这是时隔3年出现的。住友金属工业时隔7年、神户制钢所时隔12年增加了研究与开发经费。
笔者认为,导致日本制造业竞争力衰退的原因,既有结构性和国际环境因素,也有体制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体制因素,即日本的条块分割型行政、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多规制及日本企业僵化的雇用人事决策制度等。在日本政府确定通信、生物等15个领域为下一代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决定对这些领域给以资金支持之后,各省厅、大学和研究机构为资金分配问题各执己见,各顾自己,争执不休。日本政府为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每年只好向各省厅平均发放。也正因为如此,日本许多学业有成的年轻人都不愿留在日本工作,认为“不离开日本就不能取得成功”。所以,日本制造业竞争力的恢复和提高绝不是轻而易举的。
1.政府对发展国际旅游业支持力度不足
2002年度,日本国际观光振兴会用于向海外宣传、推销旅游、吸引海外游客的预算仅为34亿日元,而加拿大旅游局、韩国旅游公社、英国政府旅游厅、澳大利亚政府旅游局、香港政府旅游局的预算分别折合134亿日元、119亿日元、101亿日元、100亿日元和91亿日元。
2.外国游客访日后的感受不佳
·关于住宿设施,在访日前,有22.3%的人担心语言无法沟通,有16.0%担心收费高。在访日结束后,有21.9%的人指出收费高,有19.4%的人指出语言无法沟通。
·关于访日时所乘的交通工具,对于新干线(包括长距离列车),好的评价是“方便”、“时间准确”、“清洁、干净”,不好的评价有“票价、运费贵”、“表示、标识难懂”、“没有外语导游图”等;对于地铁(包括近距离电车),好的评价与新干线大体相同,不好的评价有“拥挤”、“路线复杂”等;对于出租车,好的评价是“亲切、热情”、“清洁、干净”,不好的评价是“运费、票价贵”、“语言不通”等。
·关于旅游景点,对于“去往旅游景点的标识”,有36.7%的人给予了好评,有17.0%的人给予了不好的评价;对于“景点里的导游牌”,有29.9%的人给予了好评,有11.4%的人给予了不好的评价;对于“导游手册”,有25.4%的人给予了好评,有10.4%的人给予了不好的评价。
3.日本人狭隘的岛国意识不利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国际观光恳谈会”主席、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木村尚三郎认为,导致日本成为“国际观光落后国”的原因在于日本人本身并不喜欢“外人”。日本民族是个喜欢制造物品,“喜欢物”而不“喜欢人”的民族,不改变这一点是万不可以的。
4.食宿、交通费昂贵
外国游客不愿意到日本来的最大原因就在于住宿费、交通费和伙食费昂贵。在2002年6月日韩世界杯比赛期间,在交通、住宿等方面对外国人实施了特别折扣。这一期间到访日本的外国游客达40万人。当时日本的各大城市都出现了许多外国游客,使沉寂平静的日本凭添了几分热闹气氛。外国游客翻番就是让当时那种热闹状况保持下来。如果这种对外国游客特别折扣的措施不坚持推行的话,日本将难以摘掉“国际旅游落后国”的帽子。在美国从事推销海外旅游业务的业内人士都有这样的感慨,“在美国人的头脑中渗透着‘日本的物价贵’ 的意识”。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社属下的一家调查机构(EIU)于2002年3月实施的对世界130多个大城市生活费调查,如果以纽约的物价水平为100的话,东京排在世界第1位,为129,大阪、神户排在世界第2位为127,香港排在第3位,为115,纽约排在第7位,伦敦排在第8位,为99。该机构指出:“东京及大阪的物价处于世界最高水平,在足球世界杯期间到访日本的外国人对此都有切身体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