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2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625374
  • 作      者: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编]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作者简介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是一个对中国科技发展问题有着丰富经验和强烈责任感的中青年学者组成的学术群体。他们坚持科学与民主的学风,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客观务实的态度开展研究工作。从1999年开始,这一学术群体每年围绕一个核心主题,选择对中国科技发展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并以《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和《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的形式发表研究成果。本年度研究小组成员有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国务院体改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济济研究院、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等机构。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旨在对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创新能力做一个客观、动态和全面的评价。该报告通过大量的数字和科学的分析框架,对中国区域创新总的能力做了一个较全面的分析,并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创新逐一做了分析,是一本研究中国技术创新国情、了解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多样性、进行区域创新能力比较的重要著作,是政府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决策的重要参考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区域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能力<br>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正成为国际、国内一个新的经济政策工具。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中,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战略一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为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使各地的创新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它释放了各地的创新积极性,使我国的经济走上了一条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呈现区域化多样性的发展路径。在未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实现三步走的重要内容。本报告进行的区域创新能力分析是应用区域创新体系概念对我国各省市的创新能力进行的一次全面的评估。<br>    1.1  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由来与内涵<br>    自国家创新体系这一概念产生以后(Feeman,1987;Nelson,1993),世界范围内掀起一个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热潮。区域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后被提出来,并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和研究,且在全世界许多地区得到实施。甚至有学者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更适合研究的范畴。英国的梅特卡夫(Metcalfe)教授认为,国家作为一个单位来分析一个技术体系的动态图像可能太大了。因此,“应该考虑一组特色的、以技术为基础的体系,其中的每一个以在一个国家地理和制度为边界,而它们之间又进行联接,支撑国家或国际创新体系的发展。”(Metcalfe,1995,P41)从这个定义上说,本报告以各区域为单位,分析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是非常恰当的。<br>    英国的库克(Cook)教授认为,区域创新体系这一概念来自于演化经济学,它强调了企业经理在面临经济问题的社会互动中不断学习和改革而进行的选择,从而形成了企业的发展轨道。这种互动超越了企业自身,它涉及到大学、研究所,教育部门,金融部门等。当在一个区域内形成了这些机构部门的频繁互动时,就可以认为存在了一个区域创新体系(Cook,2000,P21)。<br>    因此,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是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一个延伸和发展。同时,区域创新体系研究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如欧盟非常重视区域创新体系研究,在许多地方进行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实施工作。<br>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主报告<br>第一章 区域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能力<br>1.1 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由来与内涵<br>1.2 区域创新体系成立的条件<br>1.3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意义<br>1.4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br>1.5 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意义与框架<br>第二章 区域创新能力指标框架<br>2.1 知识创造<br>2.2 知识流动<br>2.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br>2.4 技术创新环境<br>2.5 创新的经济绩效<br>第三章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分析报告<br>3.1 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特点<br>3.2 分省市的创新特点<br>3.3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潜力与效率<br>第四章 若干省市创新能力两年变化的分析<br>4.1 北京排名第一的原因分析<br>4.2 下降幅度较大省份的原因分析<br>4.3 上升幅度较大省份的原因分析<br>4.4 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br>第五章 如何解读区域创新能力分析报告<br>5.1 如何理解指标的意义<br>5.2 报告评价的对象<br>5.3 指标选取方式——相对指标、绝对指标和增长指标兼顾<br>5.4 评价的数据与年份——1999~2000年<br>5.5 报告的遗憾<br>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br>第二部分 区域创新能力分省、市、自治区分析报告<br>北京市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天津市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河北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山西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内蒙古自治区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辽宁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吉林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黑龙江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上海市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江苏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浙江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福建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江西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山东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河南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湖北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湖南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广东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海南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重庆市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四川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贵州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云南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西藏自治区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陕西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甘肃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青海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宁夏回族自治区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技术创新能力分析<br>第三部分 区域创新能力分省、市、自治区基本指标<br>区域知识创造能力指标<br>区域知识流动能力指标<br>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br>区域创新环境指标<br>区域创新的经济绩效指标<br>附录: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处理及综合评价的方法说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