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孙子》
《孙子》又称《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军事名著,产生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据史书记载,它是我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所著。孙武为春秋末期齐国人,其生卒年月不可考,约与孔丘同时期,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他从齐国出奔到南方的吴国,经吴王重臣伍子胥的推荐,吴王阉庐知他善于用兵,便重用为将。他同伍子胥辅助吴王经国治军,对于吴国的崛起,“西破强楚,人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起过重要作用。
《孙子》一书,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两种军事思想的斗争,是新兴地主阶级军事理论的奠基作。它问世后,对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哲学史上也占有相当地位。早在战国时期,《孙子》就广为流传。韩非在《五蠹篇》中说:“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战国军事名著《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等就引用并发挥了《孙子》的若干军事思想。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座西汉墓葬中,发现迄今最早的竹简《孙子》等大量兵书残简,说明西汉时《孙子》流传也是很广的。三国著名军事家曹操称赞《孙子》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曹操集·孙子序》),并对《孙子》作了注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