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3日夜晚,德国,基尔港。夜空布满了浮云,把星星和月亮遮挡起来,水天之间一片昏暗。一般停泊在港湾的供应舰随着阵阵秋风轻轻摇荡着。在供应舰的军官舱里,德国潜艇司令卡尔·邓尼茨,神情忧郁,凝视着波澜起伏的海面,陷入沉思之中。刚刚接到海战指挥部下达的“立即开始对英作战”的命令。海军又要重振雄风,和老对手英国皇家海军决一雌雄,潜艇部队开始派上用场了。邓尼茨始终认为,海战的重点在于潜艇战,潜艇战的重点在于经济战,也就是说,尽一切可能打击和消灭盟国的商船队,打垮盟国(尤其是英国)的经济,从根本上使敌人屈服。他算计过,如果要确保大西洋海战的胜利,至少需要300艘潜艇。他设想把潜艇的1/3用来攻击敌舰,1/3来往于战场和基地之间,1/3留在基地待命,这样,在前线作战的潜艇就能始终保持在100艘左右,这个规模的潜艇足以切断英国的海上贸易通道,掐断英国的命脉,迫使其不战而降。此时,他手中仅有56艘U潜艇,其中只有46艘能够参加作战行动。而其中适合于大西洋作战的又只有22艘,剩下的24艘都是些吨位只有250吨、攻击性不强的潜艇。这些小型潜艇又由于续航距离短,只能用于北海作战。在22艘潜艇兵力中,又仅有7艘能够运用到大西洋的商船破坏战。“看来只有先发制人,一开局就进行无限制的潜艇战,击沉一切往来英国的船只。这样才能取得主动。”邓尼茨的脸上终于显露出一丝微笑。他决定立即将计划向希特勒报告。但是,希特勒否决了他的计划。这个波希米亚歹徒只宠爱巨舰大炮,视“俾斯麦”号战列舰如掌上明珠,对潜艇这种小玩意儿有点看不上眼。他严令邓尼茨,必须按照战前国际条约规定的条款作战。潜艇只能在检查完毕,安排好海员离船之后,才能击沉那些运送作战物资的商船。希特勒虽然名义上向英、法宣战,但还不愿意公然与这两个国家发生冲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