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舆论监督与名誉权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1055331
  • 作      者:
    侯健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内容介绍
    《舆论监督与名誉权问题研究》的创造性在于它较好地论证了以下这一重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立法建议。近年来在我国,随着公民与舆论对某些政府机构或政府工作人员提出某种批评,出现了有些被批评者诉诸法院,认为这种批评失实,有损其名誉,要求批评者进行民事赔偿的现象。《舆论监督与名誉权问题研究》对这种现象从法理上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立法建议。这一研究对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五章 舆论监督与政府机构的“名誉权”
    第一节问题
    舆论监督的对象除了政府官员之外,还包括政府机构。这里“政府机构”概指那些按照法律设立、旨在解决公共问题、由公共财政提供经费的机构。在我国,不仅包括各级立法、执法和司法机构,尚包括那些由公共财政提供活动经费和支付其组成人员薪金的机构,例如各党派、共青团、工会、妇联等团体。这些团体虽不被列入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之中,但是其经费是由公共财政支付的,其活动影响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所以也应属于舆论监督的对象。可批评的政府机构行为包括立法、司法和执法等行为,亦即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行为。舆论监督的内容指一般公民和媒体对政府机构的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所作的公开批评。这些批评可能是对于有关不当行为的事
    实的指控,也可能是对于这种事实进行评论,或者就此提出改进的建议。所谓“不当行为”(misconduct)主要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对政府机构所作的批评可能是属实的,也可能是失实的。不论是属实的批评还是失实的批评都可能影响到政府机构的威信与形象。在某些历史阶段,维护政府机构的威信与形象是非常高的利益要求,因此将批评政府机构视为严重的犯罪。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拥有对国家机关进行批评的权利。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舆论监督及其遭遇到的问题
二、研究现状
三、本书的构思与基本内容

第一章 舆论监督(言论自由)与名誉权
第一节舆论监督与言论自由
一、舆论监督的法律根据
二、舆论监督的意义

第二节名誉权及其意义
一、名誉和名誉权
二、名誉权的意义

第二章 如何理解舆论监督与名誉权的冲突
第一节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
一、我国现状
二、对冲突的理解
第二节一种不同的理解
第三节这样理解的意义

第三章 制度建构的法律理论和技术
第一节制度建构的法律理论
一、制约
二、对话(Dialogue)
三、共信

第二节 制度建构的法律技术
一、言论自由的限度
二、利益衡量法和法律经济学
三、法律经济学在本书中的应用

第四章 舆论监督与政府官员名誉权
第一节真实的意义和性质
第二节 如何获得真实
一、通过自由讨论获得真实
二、通过法律诉讼获得真实
三、通过比较得出的启示:建立以激励真实为核心的名誉权法制

第三节 评论和侮辱性言辞问题
一、何谓评论与侮辱性言辞
二、评论问题
三、侮辱性言辞问题

第四节 如何理解舆论监督与官员名誉权之间的平衡
一、给予更多的批评权利会不会给官员个人造成严重的不当伤害
二、给予更多的批评权利是否会降低政府质量

第五章 舆论监督与政府机构的“名誉权”
第一节 问题
第二节 比较法上的考察
第三节 舆论监督与政府机构名誉之间冲突的解决途径
一、是否可以给予政府机构民法上的名誉权及其相应的诉权
二、在法律上如何惩处诽谤或侮辱政府机构的言论
第四节 如何理解和把握舆论监督与保护政府机构名誉之间的平衡
第六章 我国名誉权法制的变革及若干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