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违约形态比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7048388
  • 作      者:
    李新天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违约形态比较研究》采用比较的方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各国合同法立法与理论中的各种典型的违约行为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比较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国际公约和惯例及我国法律中的相关内容,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并提出观点和建议;在分析这些具体问题时,引用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从而使有关论述和提供的结论和建议更具实践性。
展开
目录
引    言<br>第一章  导论<br>第一节  违约行为的概念与构成<br>一、违约行为的概念<br>二、违约行为的构成<br>第二节  违约行为的特点<br>一、违约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违法行为<br>二、违约行为的主体具有特定性<br>三、违约行为是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br>第三节  违约行为形态<br>一、英美法中的违约形态<br>二、大陆法中的违约形态<br>三、中国法中的违约形态<br>第二章  预期违约<br>第一节  英美法中预期违约制度的渊源与理论探讨<br>一、预期违约制度的形成与发展<br>二、关于预期违约的几种理论及其评价<br>三、预期违约的特点及其与实际违约之比较<br>第二节    英美法中预期违约的构成与法律后果<br>一、明示预期违约的构成<br>二、默示预期违约的构成<br>三、预期违约的法律后果<br>第三节  大陆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及其与预期违约制度之比较<br>一、不安抗辩权之构成要件<br>二、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之比较<br>第四节  国际统一规则中的预期违约制度<br>一、《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预期违约制度<br>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的预期违约制度<br>第五节  我国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与不安抗辩制度<br>一、原《涉外经济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br>二、我国新《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与不安抗辩制度<br>三、对我国《台同法》中相关规定的评析<br>第三章  根本违约<br>第一节  英美法中根本违约的理论与制度<br>一、英美法中根本违约的形成与发展<br>二、英美法中根本违约的构成<br>三、英美法中根本违约的法律后果<br>第二节  大陆法中根本违约的理论与制度<br>一、大陆法中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br>二、大陆法中根本违约的法律后果<br>第三节  国际统一规则中的根本违约制度<br>一、国际统一规则中根本违约制度的产生与发展<br>二、国际统一规则中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br>三、国际统一规则中根本违约的法律后果<br>第四节  我国合同法中的根本违约制度<br>一、我国合同法关于根本违约的规定<br>二、对我国根本违约制度的评析<br>第四章  不履行<br>第一节  拒绝履行<br>一、拒绝履行的含义与性质<br>二、拒绝履行的构成条件<br>三、拒绝履行的法律后果<br>四、我国合同法关于拒绝履行的规定<br>第二节  履行不能<br>一、履行不能的概念与表现<br>二、履行不能的分类<br>三、履行不能之法律效力<br>四、我国有关履行不能的理论与立法<br>第五章  迟延履行<br>第一节  迟延履行概述<br>一、迟延履行的含义与特点<br>二、迟延履行的历史沿革<br>第二节  债务人迟延<br>一、债务人迟延的构成要件<br>二、债权人催告<br>三、债务人迟延之法律效力<br>第三节  债权人迟延<br>一、债权人迟延之含义<br>二、债权人“受领”的法律性质<br>三、受领迟延的构成要件<br>四、债权人迟延之法律效力<br>第四节  我国立法中的迟延履行制度<br>一、《合同法》施行前的有关立法及评析<br>二、《合同法》中的有关规定<br>第六章  不适当履行<br>第一节  不适当履行概述<br>一、不适当履行的含义<br>二、不适当履行的种类<br>三、不适当履行的构成要件<br>四、不适当给付之效力<br>第二节  德国法中的积极侵害债权<br>一、积极侵害债权的产生与性质<br>二、积极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及其类型<br>第三节  加害给付<br>一、加害给付的含义及其法律特征<br>二、加害给付的构成条件<br>三、中国法中的加害给付<br>第七章  违约行为的法律适用<br>第一节  违约行为适用合同的准据法<br>一、英国<br>二、美国<br>三、法国<br>四、1980年《罗马公约》、1985年《海牙公约》<br>第二节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br>一、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起源和实践<br>二、当事人协议选择法律的方式<br>三、当事人协议选择法律的时间和范围<br>四、意思自治的限制问题<br>第三节  最密切联系原则<br>一、“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与发展<br>二、特征履行说<br>三、利益分析说<br>四、合同要素分析法<br>第四节  我国关于违约行为法律适用的立法和实践<br>一、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br>二、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br>三、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的适用<br>参考资料<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