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上海2K”到“上海六”
“上海合作组织”的进程最早起始于1989年11月中苏关于裁减边境地区军事力量和保持边境安宁的谈判。设计者最初并未把长期全面的战略安全列入该组织的活动范畴。所谓形势比人强。正是上世纪90年代国际战略格局及苏东形势的风雷激荡,才造就了欧亚大陆一个崭新的区域性合作组织的诞生。弹指一挥间,从解决边界问题切入,成功地实现了从双边会晤机制向多边合作组织的跨越型转变,并将因此而载入国际关系史册。
1991年底,前苏联解体,俄罗斯成为法定继承国;15个加盟共和国正式成为主权国家。中国政府先后于1992年1月3、4、5日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中亚各国的独立,导致地缘政治或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是“亚洲地理的扩大”。中亚的地理位置处于欧亚大陆北南之间,北纬40度至50度的带状地带,西起里海,东至蒙古高原或帕米尔高原,北部是广阔的草原与俄罗斯连接,南部与伊朗、阿富汗接壤。因这一新兴国家群的诞生,亚洲地理概念的外延无疑扩大了许多。①
其次是俄罗斯东南面的疆界向北后退了1000多公里,中国同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关系面临调整。换言之,中国有了它的西部新邻居,原中苏边界西段的大部分地段及与其有关的历史遗留问题,转而成为中国与多国双边关系中的重要问题,中苏关系演变为中俄关系及中国与中亚诸国的关系。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边界长达3000余公里:中哈两国边界全长1700多公里;中吉两国边界长约1000多公里。我与俄、哈、吉、塔四国共有7000多公里的边界。
1996年4月26日是“上海五国”的生日。这天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协定》,以加强五个邻国的边境合作与100公里安全地带。从中国的角度看,这应因了苏联解体而导致地缘战略格局的变化,在边境地区实现了信任和安定。一年后的4月24日,五国元首在莫斯科又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这两个协定与美日同期发表的《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及《新防卫合作指针》截然相反。前者贯穿了化剑为犁、以谈求和、信任双赢的新安全思维;后者则是军事结盟、虚构敌国、战略抗衡的产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