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官制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6276823
  • 作      者:
    韦庆远,柏桦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韦庆远,192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教授。曾先后受聘为中央民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珠海书院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清末宪政史》、《明代黄册制度》、《档房论史文编》、《明清史辨析》、《明清史新析》、《隆庆皇帝大传》、《中国官制史》(合著)、《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柏桦,1953年出生。现任南开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帝王宫——宫省制度与中国古代政治》、《天子·帝宫·政道——中国古代宫省治道透析》、《明清州县官群体》、《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中国官制史》(合著)等,发表论文40余篇。目前从事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法律制度史的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宏观、动态、大历史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介绍了四千多年中国国家行政职官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它荟萃了作者数十年来研究政治制度史之心得,堪称是一部职官制度史的总结性著作,其中导论、王权与皇权、中枢机构、地方官制、胥史和幕僚诸章尤为精彩。全书文字流畅、简明易懂,是一部具有丰富知识容量、极高学术品位的概论学术专题史读物。 
  本书是研究中国自夏代开始到1911年清朝崩解、清帝逊位之前,有关历代政体的构成形式、各种类型和级别官府的设置和运行;大小文武官员的配备、管理监督、升黜奖惩,以及出身选任、等级待遇等有关职、权、责、利的划分和运用。正如王亚南在其所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所讲:“大体而论,官制包括三个门类:其一是官职、官品、官禄的确定;其二是官吏权责的分划;其三是官吏的任用的程序。”王氏的分类比较清晰,但未提及历代统治者对官制的运用问题,而官制的运用才是官制的精髓所在。因为一切官职的设置及其职责划分、铨叙程序,其主要目的只能是为了运用。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从宏观、动态、大历史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介绍了四千多年中国国家行政职官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它荟萃了作者数十年来研究政治制度史之心得,堪称是一部职官制度史的总结性著作,其中导论、王权与皇权、中枢机构、地方官制、胥史和幕僚诸章尤为精彩。全书文字流畅、简明易懂,是一部具有丰富知识容量、极高学术品位的概论学术专题史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鸦片战争以后,清廷的“天朝”地位受到冲击,外国侵略者不甘以“外夷”身份与清廷交往,因此,新增设的中央政务机构首先是在外交事务上。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恭亲王奕诉为有效地办理洋务和外交事务,奏请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1年1月20日得到批准。该衙门的规制仿照军机处,设总理大臣三员至十几员不等,由亲王一人总领,其余称大臣、大臣上行走、大臣学习上行走等;另设总办章京、帮办章京、章京若干人。该衙门直属机构有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海防等五股,各自分管几个国家的有关交涉事务和有关江海防务、电信、铁路等“洋务”。该衙门下属机构有同文馆、海关总税务司署,还管辖南、北洋通商大臣,选派出国公使等。举凡外交及与外国有关的财政、军事、教育、矿务、交通等,无不归该衙门所辖。1901年改名外交部,其具体职责变化不大。
  同文馆主要是为了培养与外国往来交涉的翻译和外交人才。1862年,在上海和广州又设立广方言馆,主要为了培养各官署衙门的翻译和学习外国生产技术的人才。
  海关总税务司署于1865年成立,通管全国各海关事务。由于各种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强加的巨额赔款,当时的关税大权一直被英国人所把持。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官制史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节 中国官制史的特点
第一章    中国官制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一、三皇
二、五帝
第二节 原始社会出现的官制萌芽
一、原始氏族组织
二、部落联盟组织
第三节 中国古代官制的发展略程
一、早期国家的官制形成
二、争霸时期的官制发展
三、皇权专制制度下的官制变化

第二章  王权和皇权制度
第一节 王权制度
一、王权制度形成过程
二、王权的体现形式
三、对王权的制约
第二节 霸主和集权制度
一、霸主的出现和体现权力的形式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君权的体现形式
第三节 皇帝制度
一、作为王朝最高首脑的皇帝
二、皇帝的名位制度
(一)皇帝的名号
(二)皇帝的名位
(三)皇帝名位制度的特点
三、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
(一)皇权的行使方式
(二)保证皇权行使的组织机构和君临之术I
(三)皇权的运用
(四)皇帝制度的特点
第四节 王位和皇位继承制度
一、王位继承——嫡子继位制度的确立
二、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
(一)皇位继承制度的发展
(二)选立皇位继承人的标准和条件
(三)维护皇位继承的保护和防范措施
第五节 皇权的变态形式——外戚和宦官专权
一、后宫制度与外戚政治
(一)后妃制度
(二)女官制度
(三)后妃专权与外戚政治
二、宫省制度与宦官政治l
(一)宫省制度
(二)宦官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三)宦官专权的政治局面

第三章  中枢辅佐机构
第一节 贵族辅政的职官和辅政制
一、夏商周三代贵族辅政的职官和辅政制
二、秦汉以后早期国家的辅政职官和辅政制
第二节 宰相开府施政的官制和辅政制
一、宰相开府施政辅政制的形成和发展
二、宰相开府施政辅政制的运作方式及特点
第三节 宰相机构参议的官制和辅政制
一、帝宫层次与中外朝官
二、宰相机构参议辅政制的沿革
第四节 宰相听命拟旨辅政制
第五节 清末责任内阁的官制和辅政制
第六节 辅政制度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第四章    中央政务机构和主要职官
第一节 战国以前的国家政务机构
第二节 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的政务机构
第三节 公省监台卿卫的政务机构
第四节 以《周礼》为本的政务机构
第五节   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政务机构
第六节 诸使差遣负责制的行政管理结构
第七节 “因俗而治”的行政管理机构
一、民族传统管理机构
二、以统治民族为主导的管理机构
第八节   以一省制为核心的政务机构
第九节   以六部为主体的政务机构
第十节 晚清的中央政务机构l

第五章  司法和监察机构
第一节 司法机构
一、中央司法机构
二、地方司法行政
第二节 监察机构
一、中央直接控制的监察机构
二、各级政府部门的监察机构

第六章  军事制度
第一节 兵役制度
一、郡县兵役制
二、谪罪兵役制
三、招募兵役制
四、世袭兵役制
五、发奴为兵制
六、民壮兵役制
第二节 军事编制和管理体系
一、军事编制
附表
二、兵种配置
三、军事管理体系
四、军事刑罚

第七章  财政制度
第一节 财政收支
一、赋税制度
二、徭役制度
三、土贡制度
四、财政收支
第二节 财政机构
一、中央财政机构
第三节 经济机构
一、先秦经济机构的形成
二、秦以后的经济机构

第八章  地方官制
第一节 历代疆土和地方行政区
第二节 行政区名称的由来及级别变化
第三节 各行政区的官吏设置
一、先秦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二、秦以后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一)省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
(二)道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
(三)路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
(四)府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
(五)州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
(六)郡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
(七)县的重要长官和县衙机构
(八)基层行政组织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官制
一、西域都护和民族校尉
二、羁縻府州和都护府
三、土官制度和改土归流
四、蒙藏地区的特别管辖

第九章  文教卫生等机构
第一节 文教机构
第二节 天文历象机构
第三节 图书管理和编撰机构
第四节 医药卫生机构
第十章  胥吏、幕僚和家人
第一节 胥吏
第二节 幕僚
第三节 家人
第十一章  职官管理制度
第一节 官吏选拔制度
一、先秦的官吏选拔制度
二、秦以后的官吏选拔制度
(一)荐举制度
(二)科举制度
(三)征辟制度
(四)荫袭制度
(五)其他入仕途径
第二节 任用制度
一、任用种类
二、任用方法
三、任用限制
第三节 考课和奖惩制度
一、先秦的考课和奖惩制度
二、秦以后的考课和奖惩制度
(一)考课期限
(二)考课内容和标准
(三)考课行政
(四)奖惩制度
第四节 等级和俸禄制度
一、等级制度
二、俸禄制度
第五节 休假、退休和抚恤制度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