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家庭子女
教科书告诉人们,近亲繁衍的后代再后代,有可能产生兔唇、白痴、傻瓜或精神病之类的结果,这种恐惧常常压抑着我……之八亲上加亲愁上添忧
戴妍(女)28岁陕西西安出生。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在
北京海淀区“硅谷”街某电脑公司任职
性格不属外向
爱好音乐写点儿东西,爱记日记
心境基本还可以
情感挺害怕谈恋爱的……
电话里——
戴妍一上来,就用近乎恐惧的声调对我讲:
“我还好……还算侥幸吧?我活了这么大,只犯犯低血糖,坐车的时候,晕倒在地铁里两次……别的毛病,目前我还没发现有什么……”戴妍又说:医生讲,过了三十岁还没大毛病,就基本没事了。您瞧,我就怕自己有什么事情,连累了别人,所以到现在,还一个人过……曾经先后有两个朋友,也都因为我是近亲“产物”吹了!现在还好,还有一个人,说可以,再等我两年,他说看发展……
戴妍说着说着,声音哆嗦起来……
面对这种情况,我只能连连应和着说:
并不是所有近亲子女都有问题的,我想这种“问题”的概率可能恐怕并不是非常大的……至少你是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吧?都长这么大了……戴妍那边好长时间没有吱声。 戴研的妈妈是跟她自己亲表哥结的婚….当然,按照所谓科学“人生观”讲起来……戴妍就算是近亲的“结晶”了。我在《苦果》前面的“导言”里,就曾提到过,我写的那本《不良父母》出版以后,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电话、来信和“访问”。戴研也是许许多多跟我联系当中的一个女孩子。并不像有的人想像的那样——一个女孩子只要给一位写作的作者去信打电话,就是非要和这个男的“交朋友”、“谈恋爱”或者“私定终身”什么的。
其实,我心里明白得很,更多更多的读者,仅仅只是因为看见和读到了你写的东西里面,还有那么一点点跟他们的内心深处的感受不谋而合,所以他们产生了另外好多想说、想倾吐的愿望。
——就是这样,他们仅仅只是想在茫茫的人世上,找到一个诉说的对象而已。
我呢,当然也愿意听。也愿意替她们保密——至于“公开”在这里的内容,我是跟戴妍她们反复商量过的。至于一本书能够得到这么多的反应,也是我事先没有料到的。
下面,是戴妍讲的关于她自己的“故事”——
由于家庭问题的原因,我从懂事开始,就把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封闭得死死的,主动地开始不愿意跟外面的人和事接触。而在我很小的时候,不懂人事的时候,我妈我爸也不让跟陌生人接近。最早,他们不但不让跟陌生人说话,而且都不让我跟邻居多说一句话,好像生怕我学坏了……
好像我跟自己家里人就学不坏似的!
幸好,我还有一些好看的图书,陪伴着我度过一天又一天,要不然,我从小就非得憋死喽不可!
从小我就爱攒书。
我的那些书?嗯,都还挺好的——大部分都是些文学和史学的读物。有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有格林塞的《麦田守望者》,有左拉的《红杏出墙》,有莫拉维亚的《内心生活》,有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有毛姆的《插曲》,有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有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有茨威格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有拉夫列莫约夫的《第四十-》等等。
我还有好多童话书。
我的童话图书早就告诉过我:“人鱼公主”活到了15岁,就能有权力浮出海面,就能拥有和大人一样的权力,看望和享受外面的世界了……
我呢?15岁的时候,连跟陌生人说话的权力都没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