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同性恋健康干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9049624
  • 作      者:
    高燕宁主编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在这个社会中,有如此庞大的一个人群和如此重要的一些事实,曾被完全忽略了。……假如它的视力有如此大的缺陷,谁又能保证它没有遗漏别的什么更重要的事情?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谁知道还有哪些巨大而被人们视而不见的东西?”(王小波《同性恋亚文化》跋)同性恋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视网膜上的盲区;同性恋是一叶方舟,用科学与人文的双桨方能划向健康的彼岸。本课程借一扇稍能开启的窗口,在HIV/AIDS预防控制的视野内窥视当今社会诸多边缘人群之一斑。
  《同性恋健康干预》讲课内容从同性恋防艾健康干预的人文、社科与实践三个层面不断求索,全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是一本了解和认知同性恋者及他们的世界的必读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收录了国内第一门同性恋主题课程——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同性恋健康社会科学》自2003年秋开课以来两年多课堂演讲的全部内容。其中有白先勇先生亲自讲《孽子》,李银河教授与大家讨论《同性恋亚文化》和同性恋要不要结婚,张北川教授纵观同性爱理论与社群发育,潘绥铭教授话说中国性文化转型中的同性恋,童戈先生深谈男同性恋的文化重构,秦士德教授漫谈性爱有度,周丹律师综述同性恋与法,一位同性恋人士说自己的心里话,一位父亲谈自己的儿子,二言先生由同性恋研究讲到恐同偏见的防艾影响,杜聪先生关注男男性行为防艾健康干预,袁子能先生志愿帮助受“双重歧视”的人们,曹宁校主管技师搭建“同志”交流平台等。讲课内容从同性恋防艾健康干预的人文、社科与实践三个层面不断求索。全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是一本了解和认知同性恋者及他们的世界的必读书。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引言
  同性恋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我们之所以把它称为“亚文化”,就是说它有着独特的、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特征。同性恋者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具有独特的行为规范和方式。无论是同性恋者还是一般公众,都非常关心同性恋的发生率,因为这是有关同性恋存在状况及其重要性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在一个社会群体中,有10%的同性恋者和只有1%的同性恋者,其重要性就会完全不同。对这一事实,同性恋群体尤其敏感。一个典型事例是:1994年全美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同性恋者在美国的比率只占总人口的2.7%,当即引起了同性恋社群的质疑和抗议,认为研究结果不可信;虽然该项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大城市,同性恋的比率高达10%。有这样的规律,同性恋比较喜欢都市的生活方式,他们一般远离乡村和小城镇,喜欢到大城市,所以在香港、伦敦、纽约等大都市,一般认为同性恋者可以在人口中占10%。
  早在概率统计在社会学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之前,就有许多社会学家和性学家对同性恋行为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以及同性恋者在人口中所占比率作过多种估计。不同的估计从1%到5%不等,也有很多项调查发现,同性恋者占全部人口的10%,在英国人口中,有约10%的人自己承认是同性恋,同性恋者在人口中所占的实际比率可能比这个数字高。包括一些在行为上是双性恋的人在内。美国成立了“10%协会”(Ten Percent Society),在香港我也听说过“十分之一会”,意指总人口中的十分之一是以同性恋倾向为主的。
  学界目前对同性恋者在人口中所占比率的一致看法是:十分之一也许比实际数字高了一些,但并不是高得太多。近几年来,中国国内也有一些调查,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潘绥铭教授,他的调查表明,大学男生中有过同性性行为的男性占16.6%(听众惊呼),这是很有意思的事,终身是同性恋的比率比
  较低,但有过同性性行为的要高很多。在美国性学家金西的报告中,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白人中,有过同性性行为的比率占37%,所以这个16.6%的比率还不算太高。潘绥铭教授同时发现,仅有同性恋心理倾向的比率占8.4%,行为和倾向两者都有的比率占4.2%。另外,上海大学的刘达临教授也有过类似的调查,他的结果是,大学男生中有过同性性行为的比率占7.0%至8.3%。他们都是在大学男生中做的调查,属于针对特殊人群,其发生率还不能说是代表全国。
  美国著名的性学家金西做了2万例的性调查,规模宏大,方法较为可靠,是权威性较高的数据。他在1948年出版了《人类男性性行为》,在1953年出版《人类女性性行为》。这两本书的出版,使得美国整个的风气为之一变。金西调查对仅仅有过同性性行为的人和绝对的同性恋者作了明确的区分,并提供了这两种人在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可靠数据。他指出:青春期开始之后的白人男性中,有37%的人至少有过一次同性恋行为;有4%的人终身只有同性性行为(绝对同性恋行为者)。此外,少年组的60%和青年男子组的48%,在少年期曾参与过同性恋活动。在去除金西样本中教育程度偏低及有过入狱经历的个案偏多等偏差因素之后,估计全部人口中大约3%到4%的成年男子是纯粹的同性恋者。这或许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能够得到的最佳估计。
  有社会学调查表明,不论是对同性恋相对宽容的北欧社会,还是对同性恋相对苛刻的社会,如天主教国家,各个社会和各类文化中同性恋者所占比例均十分接近并保持稳定,可以推测,在中国同性恋者也当占到成年人口的3%至4%,如果按照13亿人口计算,也就是说有3900万到5200万的同性恋者。这是一个绝对数量非常庞大的人群。P3-4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同性恋亚文化
主讲人:李银河教授
第二讲 同性爱相关理论与中国现实
主讲人:张北川教授
第三讲 口腔、肛门性行为
主讲人:张北川教授
第四讲 心灵对话——“男同志”话语
主讲人:智同先生
第五讲 “同志”的交流平台:热线和电台
主讲人:曹宁校主管技师
第六讲 话说性爱有度
主讲人:秦士德教授
第七讲 同性恋防艾健康干预
主讲人:杜聪先生
第八讲 同性恋研究的历史演变,兼论恐同偏见对防艾的影响
主讲人:二言先生
第九讲 志愿帮助受同性恋与艾滋病双重歧视的人们
主讲人:袁子能先生
第十讲 同性恋与我们——如何看待处于少数地位的“性”
主讲人:潘绥铭教授
第十一讲 同性恋与法
主讲人:周丹律师
第十二讲 同性恋要不要结婚?(专题讨论)
主讲人:李银河教授、秦士德教授
第十三讲 感受同性恋:一位父亲谈他儿子,一位女士谈她的知遇(专题讨论)
主讲人:孙先生、史女士
第十四讲 gay的文化重构
主讲人:童戈先生
第十五讲 《孽子》的前前后后
主讲人:白先勇先生
第十六讲 中国男同性爱社区发展与健康干预
(原名:中国同性性行为者:近期进展与持续挑战)
主讲人:张北川教授
第十七讲 同性恋健康社会科学导论
主讲人:高燕宁副教授
附录一:一篇演讲摘要(澳洲亚裔男男性接触者的跨文化研究)
附录二:一封大学生来信
附录三:一封东北老人来信
附录四:一则博客杂谈(听了李银河、秦士德讲座后的总结和感想,2004年11月4日)
附录五:一篇传媒述评(像认识我们自己一样认知同性恋,2005年8月16日)
附录六:复旦健康社会科学课程传媒反馈小计(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