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10033587
  • 作      者:
    周淑真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
收藏
作者简介
  周淑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外政党和政党比较、中外政治制度,中国政党和民主党派研究。专著有《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中国青年党在大陆和台湾》、《三青团始末》、《1949,飘摇港岛》、《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现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政党学研究丛书: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讲述了政党是近代政治的产物。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后,政党政治便逐渐成为近代政治体系的主流。政党是作为封建专制君主的对立物,伴随着民主的潮流而出现的。从政治体系而言,政党的出现是由于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现代政治与传统政治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政党的出现和政党政治的发展,如果马基雅弗里时代政治舞台的主角是君主,那么当今世界各国政治舞台的主角是政党。从18世纪政党在英国议会出现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都是在各种各样的政党直接或间接指导下展开的。在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当今世界,政党的存在几乎是各国普遍的政治现象,据目前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除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严格的君主制或政教合一无政党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存在着政党,实行政党政治。政党的确立和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以政党为主角的现代政治已经成为世界上普遍的政治形式。于是,政党和政党制度研究就成为现代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1)“谈话会”的方式是有限制的,对参加的成员来说,重质不重量;支部是开放性的,欢迎一切政治主张相近,志愿入党的人参加,质、量并重。
  (2)“谈话会”的活动方式是间歇性的,平时活动不多,选举时达到高潮;支部的活动是经常性的,必须不停顿地在党内外从事组织宣传工作,并按期征收党费。
  (3)“谈话会”参加人数虽然有限,但其活动区域较大,因为参。加“谈话会,”都是一个地区有影响有势力有代表性的人物(英国的国会议员,美国的投票区的队长);支部式的参加人数较多,又需密切个人同组织之间的联系,所以活动范围较小。
  (4)“谈话会”的组成分别为有名望有能力的人士,所以独立性较强;支部式的组成分子为劳动大众,必须加强对他们的组织和领导,才能发挥党的作用,所以必须实行中央的集权领导。
  以“分部”即支部为基础的政党组织,是社会党的发明,这样的组织使社会党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组织群众;二是给群众以政治教育;三是从群众中选拔优秀分子为领袖。
  但是在实际上,劳动群众并没有达到社会党所期望的组织程度,也没有按照社会党的愿望,完全接受社会主义。尤其在中产阶级强大,民族主义和宗教意识较强的地方。同时不可否认,“第二国际具有历史性的功绩,具有觉悟的工人永远不会被抛弃的不朽成果:它创立了群众性的工人组织——合作社的、工会的和政治的组织,利用了资产阶级议会制以及所有一切资产阶级民主机构等等。”(《列宁全集》第29卷第461页)
  社会党这种“分部”式的组织方式产生后,即为资产阶级政党所效仿。他们以支部(分部)代替谈话会作为基层组织,以吸收更多的成员,谋求组织的发展。但是这种效仿和组织机构的更替并没有收到多少成效,因为资产阶级基层的“支部”并不经常开会,即使召开会议,缺席现象也非常严重,许多党员有名无实,支部会议县有少数常客参加,党的工作和党费也只有少数人负担,结果和谈话会的性质没有多少区别。西方的政治学者认为: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中产阶级的人们自认为知识水平很高,不需要再受分部会议的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他们也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同社会保持联系,党对他没有多大帮助;而劳动阶级则是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弱者,他们必须团结起来,以组织的集体的力量,求得政治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地位的改变,所以以分部为组织基础的政党基本上只适用于劳动阶级的政党。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政党的起源、发展和基本要素
一、政党的定义
二、政党的起源和发展
三、政党结合的基础
四、政党产生的一般客观条件
五、政党的组织结构
六、政党领袖
七、党纲、党章和党纪
八、政党经费
第二部分  几种类型政党的主张与基本特征
一、社会党国际和社会民主党
二、民族主义政党
三、宗教型政党
四、绿党
第三部分  政党制度的类型与模式比较
一、一党制的基本特征和不同类型
二、两党制的基本特征与不同模式
三、多党制的基本特征与不同模式
四、同一种类型政党制度不同模式的比较
第四部分  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探索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
一、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探索
二、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选择与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从政党制度比较中看当代中国党政关系  的特点
结语:衡量政党制度的标准问题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