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简单!喜欢下定义的人说:女人就意味着子宫和卵巢,用“雌的”这个词来定义女人就足矣。当男人说出“雌的”这个词的时候,往往具有侮辱的含义,但他们并不会由于自己的这种动物性而感到丝毫的羞耻。相反,若是有人形容他:“真是个雄的(male)”,他却会以此为荣。“雌”这个字具有贬义性质的原因,并非是由于它突出了女人的动物性,而是由于它将她囚禁在性别的牢笼中。男人认为“雌的”即使用在沉默的无害动物身上,也是危险和卑劣的,这显然是女人引起了敌意的联想。甚至他还从生物学角度为这一观点找出论据并浮想联翩:敏捷的精子被淹没在硕大的卵子里;不可一世的白蚁王后役使着雄性的工蚁;雌螳螂和母蜘蛛已厌烦了爱情,于是咬碎吞下了自己的丈夫;发情的母狗带着骚味满街乱跑;母猴不知羞耻地露出臀部,摇摆地往前走;即使令人生畏的母虎、母豹、母狮,交配时也在雄性如同帝王的身体之下,像个奴隶。雌性是慵懒的、狡猾的、热切的、愚不可及的、无情的、残酷的、卑贱的,男人将这一切统统加在女人身上。
柏拉图说过,最初每个人都有两张面孔、四条胳膊、四条腿和两个连在一起的躯干。他们在某个时候被神灵劈成两半,从此以后其中的一半总希望能够找到另一半并重新与之结合在一起。后来众神把各不相同的两半判为夫妻,繁衍后代。然而这个故事仅仅解释了爱情,但最早期的两性分化却是特定的。因而圣?托马斯把女人称为“从属的”人,事实上这就是以男性本位作为了出发点,利用某种形式来暗杀了两性存在的意外和偶然。
人对两性的功能有着千奇百怪的理论。最初,没有科学依据来证明这些理论,它们所反映的仅仅是某种社会神话。父亲与怀孕无关,这种想法有久远的历史——某些原始的母系社会就_直有这样的观念。伴随父权社会的出现,男性极力想获得控制和拥有后代的权力。于是一种新的理论创造出来:承认母亲在生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他们承认的仅仅是她携带并培育了由父亲独自创造出的精子。
直到今天,人们才注意到某些科学家研究的反向趋向。在单性生殖实验中发现,精子的功能可以转化为一个单纯的物理化学反应物。有实验表明,在某些物种中,甚至用针刺一下,便可以引起卵子的分裂并促使胚胎发育。有人因此大胆假设,认为雄性物质(精子)如同醇素,对生殖并无多大作用,甚至假设有一天毋须雄性即可生殖——这种推理似乎就像许多女人所祈祷的那样。然而这种推论过于大胆,尚无任何生命过程能证明这一假设。有性生殖并不应先人为主地被认为是主要的生命形式,但事实上也可以毫无证据地说,它的重要性可以被低估。
现在人们已经清楚,后代的性别由受精时的染色体结构决定。在哺乳动物中,精子造成了这些结果。两种数量相等的精子,一种含有X染色体(卵子也都含有这种染色体),另一种含有Y染色体(这种染色体是卵子所没有的)。除了这两种染色体以外,卵子与精子里均含有另一组相同数量的染色体。当卵子受精与精子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就含有两组完整的染色体,于是形成了该物种的遗传特性——例如人有48个染色体。如果由携带X染色体的精子完成受精,受精卵就会含有两个x染色体,便会发育成为女性(XX)。如果是带有Y染色体的精子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只含有一个x染色体,便会发育成男性(XY)。鸟类和蝴蝶的情况与人类恰恰相反,但其确定性别的原理却是一样,即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的卵子决定后代的性别。在遗传学上,孟德尔定律表明父母起着同样作用——染色体包含的遗传基因被同样地传到受精卵里。
尤为引人注意的是:两种因子并无优劣之别;它们一旦结合就会使其个体性在受精卵中荡然无存了。有两种常见的假说(在基础生物学意义上)存在着明显谬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