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创新素养与人才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6241498
  • 作      者:
    冯培, 贺淑曼等编著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出版日期:
    2001
收藏
内容介绍
  《创新素养与人才发展》的最大特色是:  1.新颖性与前瞻性交融。全书从创新个性、创新思维、创新技法与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四个方面,在人才发展大视野上,较为完整地构筑了个体创新素养的基本框架。立意新颖,观点新锐。不仅极好地对原有创新的缺失做了充分的校正,而且就当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所引发的新的挑战做了前瞻性的探讨。  2.丰富性与生动性交汇。全书纵古论今,信息丰富且案例众多,特别是汇集了当代创新神话中诸多当红英雄的精彩片段。语言生动活泼,训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无论是青少年朋友还是家长,或是教育、科研界同仁,都可以从中有所收获。  3.知识性与哲理性交织。《创新素养与人才发展》是从心理学角度,以人才发展的观点阐释创新的一部论著。内容涉及心理学、生理学、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创造学、哲学等多个学科,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同时,书中各章均以较强的哲理性通贯全篇,引发人们的思考与品味,读来应有“心有灵犀”之感。
展开
精彩书摘
  三、传统文化——对思维落后性的再思  传统思维是靠什么滋养起来的呢?——传统文化是历史和自然的结合,也是文明和愚昧的结合。在每个人的血管里都跳动着自己民族的文化精华和糟粕,这是人人都抹不掉的种族烙印。  我们的思维方式不适应于现代化的事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反思造成这种缺陷性思维的原因何在?让我们从历史背景和自然背景来追根寻源吧。  1.小农经济:产生狭小思维之源  中国的文明是发源于黄河、长江、珠江等流域的农业文明。  农业是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年年如此;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定居生活。人们习惯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即无竞争的隔离状态。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的《东西方文明根本之异点》中指出:  “因自然之富、物产之丰,故其生计以农业为主,其民族为定居的,……由此形成家族主义,以静为本,以动为例外,惰性太重、专制主义盛行。”使得人的思维领域狭小,不求变通灵活。  古希腊是商品经济十分发达的开放型社会,它使人的思想观念、思维结构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人的思维容易接受新观念、新学说,所以才创立了许多抽象的科学概念。  2.宗法制度:造就了僵化的求同思维  求同性就是统一化、同步化、有序化、一体化、规范化。  陈独秀在1915年发表的《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一文中指出:“宗法社会尊家长、重阶级、故教孝。宗法社会之政治、效庙、典礼,国之大经,国家组织,一如家族、尊元首、重阶级,故孝忠。”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文明进步的永恒之魂——创新与人才第一节 这里的世界好精彩——创新的人才一、给你一颗奔腾的心——世界创新览胜1.创新:人类文明进程的导航者2.创新:人类社会未来的开拓者3.创新:未来发展无限生机的蕴藏者二、成就创新伟业——人才创新纵横1.青春界碑:恰是风华正茂时2.中流击水:当做时代弄潮儿第二节 敢叫日月换新天——创新的素养一、众手浇开创新花——创新的几个范畴1.依存:创造与创新2.递进:智力与创造力3.共生:创新素养与人才发展二、万紫千红总是春——创新的主要形态1.新财富的增长点:知识、科技创新2.新经济的百宝箱:市场、教育创新3.新体制的催化剂:机制、管理创新第二章 提升一个我——创新个性品质(一)第一节 不眠的慧眼——创新意识一、巡天遥看一千河——发现问题的意识1.创新与平庸:见怪咋办2.弄拙与成巧:咋办不成二、我欲上下而求索——求证否定的意识1.自以为是:不以人蔽己2.自以为非:不以己蔽人第二节 不竭的涌泉——创新动机一、总有源头活水来——创新动机的基本范畴1.动机:行为的直接原因2.需要和刺激:动机萌生的前提二、飞流直下三千尺——创新中的动机状态1.心理张力:需要——紧张心理系统2.期望理论: 目标——策动心理活动3.“灵光”试验:信念——暗示心理效应三、轻舟已过万重山——创新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探究:激发求知欲望2.共振:培养广泛兴趣3.衷爱:保持丰富情感第三章 给我一个支点——创新个性品质(二)第一节 不落的风帆——创新意志一、千磨万击还坚劲——创新意志范畴1.坚劲:创新意志及其特点2.支点:意志品质的构成要素二、会当水击三千里-一创新意志的培养与磨炼1.志存高远:形成意识自觉性2.敏思力行:磨炼意志果断性……第四章 思维与环境——创新之源第五章 思维与创新——卓越的突破第六章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创新的基本思维与训练(一)第七章 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创新的基本思维与训练(二)第八章 创新技法——民富国强之法附录一:部分参考答案附录二:创造力测验附录三:威廉斯创造力货币测量表附录四: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