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福利政策分析与选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093823X
  • 作      者:
    (美)库少雄(Hobart A.Burch)著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库少雄,男,1964年出生于湖北。1984年毕业于武汉建材学院(今武汉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学位。1999—2000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学习。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世界各国的历史与现实中选取素材,以生动的实例、流畅的语言,细致分析了与社会福利政策相关的宗教、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问题,深刻揭示了隐藏在福利政策背后的价值、信仰和利益,系统阐述了社会福利系统的运作机制,全面介绍了西方(特别是美国)社会福利政策分析与选择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我国国情对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反思、批判和应用,既体现了该研究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又体现了把国外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中国具体实践的尝试和努力。<br>    第一部分“政策选择与干预”(第1~3章)阐述了社会福利政策的基本概念,研究了政策分析的模型、维度和要素及有关政策干预的问题。第二部分 “政策选择的基础”(第4~7章)分别研究了隐藏在政策背后的信念、价值和利益,研究了公平、自由和经济人假设等因素对社会福利政策的影响。第三部分“经济市场与社会市场”(第8~10章)分别研究了经济市场、社会国家和社会市场对福利政策的影响。第四部分“社会福利输送系统”(第11~14 章)分别研究了社会福利的输送制度、输送原则、输送机构和福利资金问题。附录“政策问题分析框架”从动态的角度介绍了一种分析政策问题的方法,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部分,相反,它是本书实用性和指导性的体现。<br>    本书的目标是帮助读者理解政策产生的原因和发挥作用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评估政策。本书对社会福利、社会学、社会工作、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实务工作者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政策选择与干预<br>第一章  社会福利政策概述<br>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政策<br>一、社会政策的概念<br>二、社会政策的干预方式<br>三、社会政策的“6P”<br>四、社会政策的主体<br>五、社会政策的形式<br>第二节  社会福利的类型与发放方式<br>一、社会福利的类型<br>二、社会福利的发放方式<br>第三节  社会福利政策体系?<br>第一环、直接的人道援助——公共援助和慈善援助<br>第二环、互助和个人福利<br>第三环、职业福利<br>第四环、营利性服务<br>第五环、购买他人提供的服务。<br>第六环、税式福利<br>第七环、代理人<br>第八环、改善环境<br>第九环、公司福利<br>第二章  政策选择<br>第一节  政策分析<br>一、政策分析模型<br>二、政策分析的维度<br>三、政策分析的要素<br>第二节  政策选择<br>一、政策的合意性<br>二、方案设计<br>三、政策的可行性<br>第三节  确定政策目标<br>一、政策目标的复杂性<br>二、政策目标背后的事实、利益和价值<br>三、政策目标的转向<br>第四节  结果预测<br>一、显性结果<br>二、隐性结果<br>第三章  政策干预<br>第一节  政策干预概述<br>一、政策干预系统<br>二、政策干预的功能<br>三、政策干预的方法<br>第二节  体制转变<br>一、激进革命<br>二、渐进改革<br>三、游戏规则一<br>第三节  代理人和目标群体的改变<br>一、改变代理人的行为<br>二、对目标群体的补偿<br>第二部分  政策选择的基础<br>第四章  政策选择的基础:信念、价值和利益<br>第一节  事实和信念<br>一、逻辑性<br>二、科学方法与非科学方法<br>三、“事实”的三种来源<br>四、诠释学<br>第二节  价值和利益<br>一、价值<br>二、利益<br>三、价值和利益的关系<br>四、伦理学:目标与手段<br>第五章  公平<br>第一节  平等、公平与充足<br>一、平等<br>二、公平<br>三、充足<br>四、复合等级:充足与公平的结合<br>第二节  社会福利政策中的不公平<br>一、非公平原则<br>二、不平等与再分配<br>第六章  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br>第一节  消极自由与个人主义<br>一、关于自由<br>二、消极自由<br>三、对自由的限制<br>四、古典个人主义<br>五、个人主义与托管<br>第二节  积极自由与博爱<br>一、积极自由<br>二、程序公平<br>三、肯定性行动<br>四、博爱<br>第七章  经济人假设<br>第一节  经济简化论<br>一、经济简化论的基本内容<br>二、成本一收益分析法<br>第二节  其他分析方法<br>一、其他分析方法<br>二、福利经济学<br>第三部分  经济市场与社会市场<br>第八章  经济市场<br>第一节  市场经济<br>一、自由市场的特征<br>二、供求规律<br>三、经济周期<br>四、货币<br>五、自由市场的利弊<br>第二节  指令经济<br>一、中央控制<br>二、马克思主义<br>三、私人部门的权力集中<br>四、法西斯主义<br>第三节  混合经济<br>一、选择性社会主义<br>二、重商主义<br>三、雇员所有制<br>第九章  社会国家<br>第一节  财政政策干预与货币政策干预<br>一、财政政策干预<br>二、货币政策干预<br>第二节  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br>一、供给学派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br>二、供给一需求理论的局限性<br>三、政府调节<br>第十章  社会市场<br>第一节  经济市场与社会市场<br>一、经济市场与社会市场的比较<br>二、负福利与经济市场<br>第二节  社会市场的形式<br>一、慈善组织——由私人社会市场提供的服务<br>二、福利国家——由公共社会市场提供的服务<br>第三节  有关福利国家的争论<br>一、福利国家的经济效应<br>二、我们承担得起多少社会福利<br>三、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br>四、意识形态与福利国家<br>第四部分  社会福利输送系统<br>第十一章  输送制度<br>第一节  制度型福利与剩余型福利<br>一、社会责任的分层结构<br>二、制度型福利模式与剩余型福利模式<br>第二节  普遍型福利与选择型福利<br>一、普遍型福利制度与选择型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br>二、选择标准<br>三、混合模式<br>第十二章  输送原则<br>第一节  权利<br>一、社会福利:恩赐还是权利<br>二、权利<br>第二节  资格<br>一、资格的含义<br>二、资格的类型<br>三、行政上诉<br>第十三章  输送机构<br>第一节  三大输送机构<br>一、三大机构的法律界限<br>二、三大机构的比较<br>三、意识形态对三大机构的影响<br>四、三大机构的交叉<br>第二节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对服务输送机构的选择<br>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医疗保险制度<br>二、改革进程<br>三、三大机构的发展状况<br>第十四章  资金<br>第一节  社会福利资金的筹集与分配<br>一、社会福利资金的筹集<br>二、社会福利资金的分配<br>第二节  政府资助和第三方购买服务<br>一、政府资助:拨款<br>二、政府资助:税式支出<br>三、第三方购买服务<br>附录  政策问题分析框架<br>一、问题综述<br>二、历史的视角<br>三、问题的要素和主要行动者<br>四、制定政策目标<br>五、政策选择<br>六、资料总结<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