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季羡林学术精粹.第三卷,中外文化交流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6427589
  • 作      者:
    季羡林著
  • 出 版 社 :
    山东友谊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外文化交流卷:季羡林学术精粹(第3卷)》近期由山东友谊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季老首次在家乡出版社出版自己的文集,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授权的版本(书中附有授权书),先生委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岳川选编。王岳川是海内外著名的学者,在美学、书法、音乐等领域都有不凡的造诣。他精心选编了季老的拔萃之作,并在《学问人生》中完整清晰地体现了季老的思想轨迹,其权威性自不待言。重要的是,《中外文化交流卷:季羡林学术精粹(第3卷)》有大量内容为首次公开出版,以影印本推出。季老文渊德厚,是齐鲁之邦的骄傲,这次在山东出书,是先生一次精神的还乡。
展开
精彩书摘
    慧远在从道安受业时,尝有客对佛经深义颇有疑惑,反复解释,弥增疑昧。慧远利用庄子的话来连类佛经,加以阐释,听者晓然。于是道安特许慧远不废俗书。这一个小例子也说明,到了晋代末期,佛教除了同桓玄一类的人有所争论外,佛教教义仍然难为一些文人学士所了解,只好乞灵于老庄,才勉强讲通。六朝时期流行的所谓“格义”,也属于这个范畴⑩。这说明,中印两种文化,经过了几百年的互相撞击与吸收,到了交流鼎盛时期,仍然在互相迁就,互相改造,还没有达到真正融合的阶段,有点像油与水的关系。慧远本人即兼综玄释,并擅儒学。他之所以这样做,与其说是一个偶然现象,说是慧远个人的特点,不如说是当时中印文化交流过程中客观的需要。
    还有一件事必须在这里提一下,这就是慧远与弥陀净土的关系问题。慧远持精灵不灭之说,深信生死报应,所以就立下弘愿,期以净土。元兴元年(402年)与刘遗民、周续之、毕颖之、宗炳、雷次宗、张莱(亦作菜)民、张季硕等,于精舍无量寿佛像前,建斋立誓,共期西方。我在上面曾谈到慧远的老师道安虔信弥勒净土。同是净土,仅有一字之差,一“弥陀”,一“弥勒”,致使佛教史研究专家,甚至包括斯道权威汤锡予(用彤)先生在内,不察二者之区别,等同视之。实则二者间有相当大之差别,不能混为一谈。崇信弥勒(Maitreya)净土者,期生此未来佛所居之兜率天(Tusita)然后从那里获得最终解脱。而崇信弥陀(此字梵文有二字: Amitabha,译为“阿弥陀佛”或“无量光佛”;Amiayus,译为“无量寿佛”)净土者,则期能西天佛土。在印度佛教史上,弥勒先出,弥陀后兴。后者恐系受外来影响,特别是伊朗而产生者。此时天国入门券价格已跌落,得到最后解脱容易得多了。这是印中佛教史上极为有趣的问题之一,值得探讨。道安与慧远,一师一弟,在净土信仰方面,有此区别,这一段公案颇为重要。但我只能在这里提上一笔,不能深谈了。
    ……
展开
目录
中外文化交流漫谈——从西域文化的传人谈起
中印文化交流史
一 导言
二 滥觞(汉朝以前)
(一)推测出来的起点
(二)印度古书中关于中国的记载
三 活跃(后汉三国25年-280年)
(一)物质文化方面的交流
1.中国的丝、纸、钢传入印度
2.印度物品传入中国
(二)精神文化方面的交流佛教的传人中国——两种文化的撞击和吸收阶段
四 鼎盛(两晋南北朝隋唐265年-907年)——两种文化的改造和融合阶段
(一)两晋南北朝(265年-589年)
1.佛教影响的继续扩大
(1)竺法护
(2)道安
(3)鸠摩罗什
(4)慧远
(5)法显
(6)竺道生
(7)真谛
2.贸易活动和外交往来(交通年表)
(二)隋唐(581年-907年)
1.唐初中印交通年表
2.佛教交流达到最高点
(1)玄奘
(2)义净
(3)密宗:善无畏、一行、金刚智、不空
(4)慧超、悟空
3.外交往来和贸易活动
(1)外交往来(年表)
(2)贸易活动
(三)鼎盛时期宗教、外交及贸易活动带来的文化交流具体成果
1.印度-中国
(1)文学
(2)史学
(3)音韵学
(4)著述体裁
(5)艺术
(6)戏剧
(7)天文历算
(8)科学技术
(9)医药
(10)印度的杂技和幻术
(11)印度物品传人中国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