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4119261
  • 作      者:
    陈向明著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向明,女,湖南省华容县人,1953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在湖南省长沙市度过青少年时期,文化大革命期间当工人及中小学代课教师八年。1977年入湖南师范大学外语系学习英语语言文学,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攻读英语文体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学习,于1989年和1994年先后获得教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现在在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任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跨文化人际交往和比较教育学,其他研究兴趣包括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咨询等。同时受聘为世界银行、联合国发展计划署、英国国际发展部等国际组织担任项目顾问或专家,并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内各类教育研究和发展项目使余项。
  目前已发表专著《旅居者和外国人--中国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1998),并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等国内学术刊物和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评介“质的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的专著,对目前国际社会科学界提出的有关理论问题以及新近发展出来的操作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有关西方学者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实例对其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和说明。“质的研究方法”目前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是与“量的研究方法”相提并论、交相辉映的一种研究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深入社会现象,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研究对象的存在方式和意义解释,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之上建立相关理论。
  因其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本书既可以作为社会科学(及其分支学科)方法论以及方法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供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和业余爱好者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节 确定研究的问题
    在界定了研究的现象以后,我们需要确定研究的具体问题。如上所述,我们选择的研究现象可能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领域,但是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必须在这个宽泛的领域里寻找一个主要的、具体的、可以不断会聚的焦点,这便是我们的研究问题。
    一、寻找研究的问题
    像质的研究设计本身一样,质的研究中对研究问题的设计也是一个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通常,我们在设计阶段提出的研究问题只可能是一个初步的设想,今后随着研究进程的变化可能会发生变化,也可能因不适用而被完全抛弃。寻找研究的问题是一个不断聚焦的过程,从开始一个比较宽泛的视野,逐步缩小关注的范围,最后集中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或数个问题上。
    有读者可能要问:“什么样的问题适合质的研究?”或换言之:“质的研究适合探讨什么类型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回答。首先,质的研究中的问题应该是学术界和/或实践界尚有疑问,研究者本人确实希望探讨的有意义的问题。质的研究的目的是对研究的现象进行解释性理解,而不是为了对某些假设进行证实,因此应该选择对研究者和被研究者来说有意义的问题。所谓“有意义的问题”起码有两重含义,一是研究者对该问题确实不了解,希望通过此项研究对其进行认真的探讨;二是该问题所涉及的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对被研究者来说具有实际意义,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比如,“下岗的部级干部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进行职业定位的”这样一个问题在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领域便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因为“部级干部下岗”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出现的一个新现象,社会科学界对此很不了解,而且这是一个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
    如果研究者提出的问题是研究者本人确实希望了解的,但是并不符合研究现场的实际情况,或者当事人认为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那么研究者应该修改或抛弃这个问题。比如,我的博士论文研究问题在设计的时候是这样界定的:“中国留学生在中国是如何定义和形成‘朋友’关系的?来到美国以后他们在交朋友方面的文化概念和行为方式有哪些变化?”结果,在美国前六个月的调查中,我的研究对象都说他们还没有交上任何中国意义上的“朋友”。因此,我将研究问题的范围从“交友”扩大到“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的题目改为:“中国留学生是如何和美国人交往或交友的?这些经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与“有意义的问题”相对,“没有意义的问题”指的是那些研究者(或研究者群体)为了某种学术或其他方面的需要自己凭空杜撰出来的问题,或者为了证实自己的假设以说服别人而不得不进行的、自己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前者对看待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没有密切的关联,特别是对被研究者的实际“问题”没有多少帮助;后者对人类知识的增长没有实质性的贡献,只是对一些一般人都知道的常识进行了所谓“科学的”验证。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质的研究的理论背景
第一章  导论——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质的研究历史发展——我从哪里来?
第三章  质的研究分类——我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第二部分 质的研究的准备阶段
第四章  质的研究的设计——我可以如何做?
第五章  研究设计的组成部分——我具体打算怎么做?
第六章  研究对象的抽样——我想找谁进行研究?
第七章  研究者个人因素对研究的影响——我是谁?
第八章  研究关系对研究的影响——我与被研究者是什么关系?
第九章  进入研究现场——我如何与被研究者建立关系?

第三部分 质的研究的资料收集
第十章  访谈——我如何了解被研究者的所思所想?
第十一章  访谈中的提问——我想知道什么?
第十二章  访谈中的倾诉——我听到了什么?
第十三章  访谈中的回应——我应该如何与对方对话?
第十四章  焦点团体访谈——我如何级织一群人一起交谈?
第十五章  观察——我如何了解被研究进的所作所为?
第十六章  观察的实施——我看到了什么?
第十七章  收集实物——我找到了什么?

第四部分 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
第十八章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我想到了什么?
第十九章  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我可以做什么?
第二十章  质的研究中的理论建构——我可以说什么?
第二十一章  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我可以如何说我的故事?

第五部分 质的研究的检测手段
第二十二章  质的研究的质量评价——我如何知道什么是一个“好的研究”?
第二十三章  质的研究中的效度问题——我如何知道研究结果是否“真实”?
第二十四章  质的研究中的推论问题——我如何知道研究结果是否有“代表性”?
第二十五章  质的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我如何知道研究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第六部分 质的研究的发展前景
第二十六章  质的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将往哪里走?
第二十七章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结合——我们有什么新的机遇?
参考资料
西文人名地名汉译对照
图表一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