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帝王与佛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7505472
  • 作      者:
    王志平著
  • 出 版 社 :
    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7
收藏
编辑推荐
    自从佛教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以后,我国古代帝王与佛教的关系也是非同一般:南朝梁武帝虔心信佛,曾四次舍身于佛寺,不做君主而愿做法王;唐宪宗礼迎法门寺的佛舍利,盛况空前;隋文帝杨坚出生于尼姑庵,并由尼姑扶养成人;武则天曾于感业寺戴发修行;明太祖朱元璋系和尚出身等等。《帝王与佛教》以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为基本线索,以历代帝王与佛教的关系为支撑点,通过对历代帝王与佛教的关系的具体分析和叙述,勾勒出了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线索。
展开
内容介绍
    自从佛教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以后,我国古代帝王与佛教的关系也是非同一般:南朝梁武帝虔心信佛,曾四次舍身于佛寺,不做君主而愿做法王;唐宪宗礼迎法门寺的佛舍利,盛况空前;隋文帝杨坚出生于尼姑庵,并由尼姑扶养成人;武则天曾于感业寺戴发修行;明太祖朱元璋系和尚出身等等。《帝王与佛教》以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为基本线索,以历代帝王与佛教的关系为支撑点,通过对历代帝王与佛教的关系的具体分析和叙述,勾勒出了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线索。本书内容包括:汉明帝夜梦神人两胡僧白马驮经、汉桓帝佛老并祠晋成帝诏令沙门、五胡诸王崇佛教大德高僧奉法王、释道教竞相争宠拓跋焘初兴法难、刘宋文帝言路僧人俗士论白黑、梁武帝弃道归佛同泰寺四次舍身、辨先后祸起萧墙宇文邕二兴法难、隋文帝广兴佛事隋炀帝交结高僧、李世民平衡三教玉华宫晚年赞法、感业寺蓄发修行武则天奉佛登基、法门寺珍藏舍利唐诸帝七迎佛骨、抑佛教崇信道教唐式宗三兴法难、为国强整饬佛教周世宗四兴法难、宋太祖遣使求法大藏经初刊问世、耶律氏尊奉释氏辽道宗弘扬各宗、李元昊广植佛事西夏王代代崇法、蒙古人奉喇嘛教忽必烈尊八思巴、朱元璋出身和尚护法事全为国家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这是关于佛教传人中国的一段传说。
    公元76年,正值东汉明帝在位之时。一天晚上,汉明帝做了一个梦。他
    梦见一个神人,身高二丈,浑身笼罩着金光,头顶上有一光环,绰约缥缈,
    飞来皇宫大殿前。明帝见此神人,心意欣然,十分欢喜。俄而醒来,不觉恋
    意未尽。次日,一他就此梦中神人询问群臣:此为何方神人?当时有一个名
    叫蔡愔的人,见多识广,他回答说,听说西方天竺(即古印度)有一得道的人
    ,被人们尊称为佛,他能轻举飞身,陛下所梦即是此神。汉明帝听后,方知
    其详。随即派一个名叫张骞的使者和羽林中郎将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
    人,西去访寻佛法。传说这些人西去经三十六国,来到大月氏(在今中亚阿
    姆河流域)遇到两个西方僧人,一个叫迦叶摩腾,一个叫竺法兰,张骞等人
    延请二僧,并抄写了一些佛经,用白马驮负,同归汉朝。
    二胡僧同张骞等人回到汉朝后,受到了汉明帝的热烈欢迎。根据胡僧的
    指点,明帝使宫中画工摹画了释迦牟尼佛像,摹画之像与明帝夜梦神人几乎
    一模一样,没有多少差别;于是明帝使画工再摹画数幅,置于诸宫中供奉。
    接着,明帝又请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胡僧将带回的经典译为汉文。为了译经
    方便,明帝使人于洛阳西雍门外修建佛寺一座,使二胡僧居其中,专事译经
    。因经文是白马驮负而来,故将该寺取名为白马寺。
展开
目录
前言
一  汉明帝夜梦神人
两胡僧白马驮经
二  汉桓帝佛老并祠
晋成帝诏令沙门
三  五胡诸王崇佛教
大德高僧奉法王
四  释道教竞相争宠
拓跋焘初兴法难
五  刘宋文帝开言路
僧人俗士论白黑
六  梁武帝弃道归佛
同泰寺四次舍身
七  辨先后祸起萧墙
宇文邕二兴法难
八  隋文帝广兴佛事
隋炀帝交结高僧
九  李世民平衡三教
玉华宫晚年赞法
十  感业寺蓄发修行
武则天奉佛登基
十一  法门寺珍藏舍利
唐诸帝七迎佛骨
十二  抑佛教崇信道教
唐武宗三兴法难
十三  为国强整饬佛教
周世宗四兴法难
十四  宋太祖遣使求法
大藏经初刊问世
十五  耶律氏尊奉释氏
辽道宗弘扬各宗
十六  李元昊广植佛事
西夏王代代崇法
十七  蒙古人奉喇嘛教
忽必烈尊八思巴
十八  朱元璋出身和尚
护法事全为国事
附录:主要参考书论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