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来果禅师语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7073128
  • 作      者:
    (释)来果著述
  • 出 版 社 :
    黄山书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吾师高堂上来果老和尚,幼而徇齐,长具超方之眼,眉毛拖地,苦撑大愿之舟,参禅行脚十余年,辅导金山数年,主持高旻三十余年。居恒破衲精粝,克已厚人,火种刀耕,含辛茹苦,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复以事必躬亲,不容飘忽,由是所至皆理。其于坐香规约,因时因地粗为损益,至今国内各大丛林均以为法。一生为道忘身,老而弥笃。其色郁郁,其德嶷嶷,中彪外弸,轧轧然天机自动,精义流行。顾义素厌声华,不事造述。惟因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德厚流光,终不可掩,十方缁素请益日众。
展开
内容介绍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晚清王朝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击与太平天国的起义冲击下,各种内忧外患的矛盾加剧。处于如此的“衰世”与“乱世”之中,富国强兵、救亡图存,成为这一时代的主旋律,有识之士纷纷锐意改革,出现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派、君主立宪的维新派、以暴制暴的革命派、保皇复辟的复古派。这时期.无论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无不竟相研究佛理,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佛教专家、学者、法师、居士。佛学的出世超越与入世济渡的两方面都对当时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取向产生了巨大影响。佛学不仅作为个人出世超越的方法,也成为大众救世普渡的途径。佛学博大精深的哲学理论给他们提供了精神支柱与思想源泉.他们无不希望从佛学里寻找思想的出路与救世的良策,这种思潮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相当有代表性的趋势与现象。
展开
精彩书摘
  卷一 解谤扶宗浅说
  宗门一事,始自如来雪山苦行六年,腊月八夜睹星悟道,为宗门见性明心之首创。继则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为宗门传佛心印之正规。再则达摩西来,九年面壁,一花五叶,为东土第一代禅宗初祖。自此灯灯相续,法法相传,大倡拈花,宗门鼎盛。
  如来教自汉而来,达摩禅从梁而始。由是禅教并行,胜负角立,互谤之声蜂起,门庭之立竞争。今将谤端特略录出,逐条解释,免谤者多种恶因、闻谤者多培谤种。否则,痛哉!自他俱害,福慧兼伤,只图一时快口,岂防万劫火坑?古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是也。
  宗门谤教
  宗谤教一
  谤云:一切经教,首由悟心,再可宏教。始效世尊雪山悟道,鹿苑谈经之先范,势必先人禅宗,深悟心理,方为大功。果能先宗而后教者,教理之妙,皆从悟心流出,随发一言,无不是教。
  解谤曰:大悟者,惟佛一人,其他皆次之。能在末法世中,为人解说一句半句佛经,令人种大善根,拥护三宝者,此人即与如来现身说法无异。杂录云:其人戒定虽赢劣,善能说法利多人:若人供养此人者,胜供十方一切佛。斯人不但与佛无异,足可胜过诸佛无疑也。
  宗谤教二
  谤云:佛说一切法,皆为治病之药方。讲教者,善能说得药方倒背如流,与自己身心习气,尚未动着。依文解义,乘戒教人,利养名闻,终其身不懈。似此,不但人之大病不能医,及自己特身之重恙将何能治?
展开
目录

卷一解谤扶宗浅说
宗门谤教
宗谤教一
宗谤教二
宗谤教三
宗谤教四
教谤宗
教谤宗一
教谤宗二
教谤宗三
教谤宗四
宗谤净
宗谤净一
宗谤净二
宗谤净三
宗谤净四
净谤宗
净谤宗一
净谤宗二
净谤宗三
净谤宗四
宗谤律
律谤宗
扶宗说
第一 发心学道
第二 愿住丛林
第三 立决定行
第四 棒喝难挨
第五 规矩难学
第六 身心不安
第七 委屈难受
第八 习气难除
第九 跏趺难坐
第十 六根难收
第十一请示用工
第十二厌住丛林
第十三乐处深山
第十四不喜培福
第十五不真修慧
第十六不愿常住
第十七易犯规矩
第十八喜舍一切
第十九奋勇发心
第二十身心纯熟
第二十一不信参禅
第二十二疑法

卷二参禅普说
卷三十界因果浅录
卷四法语
卷五千字偈
附自行录
校勘说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