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此,但二者性质不同:“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人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如来藏特指清净不变的真实存在,而阿赖耶则强调染污虚妄的状态。在《楞伽经》中,事实是认为如来藏是阿赖耶的“真相”,而妄想无明则是阿赖耶的“业相”,“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灭者,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在业相灭掉的时候,已经“转赖耶名”,不称为藏识了。可见,《楞伽经》的阿赖耶也是真妄和合的存在。
然而,与《起信论》平等地对待真妄不同,《楞伽经》虽然论述结构更为复杂,但实际上有明显的倾向性。《楞伽经》之所以被列为唯识学经典,因为它详细地论述了世界如何唯心所现的过程。但同摄论师以及后来的玄奘学派不同之处在于,《楞伽经》侧重的不是唯心所现,而是如何超越唯心进入自觉自证。所以,唯心所现之心,在《楞伽经》中是被超越的存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