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br> 关于汉文大藏经的几个问题(代导言)<br> 一、“大藏经”名称考<br> 二、大藏经的定义<br> 三、大藏经的分期标准<br> 四、大藏经的分期及不同时期大藏经的特点<br> 第一章 《开元録》对大藏经结构的贡献<br> 第一节 智升与他的《开元録》<br> 第二节 《开元録》对汉文大藏经结构的贡献<br> 第二章 从《开元録》到会昌废佛的大藏经<br> 第一节 皇家官藏<br> 一、皇家官藏概述<br> 二、从《开元録》到会昌废佛的皇家官藏<br> 三、皇家的干预与大藏的形成<br> 第二节 敦煌地区的汉文大藏经 <br> 一、本节的考察时限<br> 二、敦煌汉文大藏经与《内典録·入藏録》<br> 三、敦煌龙兴寺<br> 四、再论敦煌佛藏与《内典録》的关系<br> 五、《吐蕃统治时期敦煌龙兴寺藏经目録》研究<br> 附录:《吐蕃统治时期敦煌龙兴寺藏经目録》<br> 六、大録内无名典籍<br> 七、小结<br> 第三节 其它地区的汉文大藏经<br> 一、围绕大藏经的各种宗教活动<br> 二、汉文大藏经的各种表现形态<br> 三、《慧琳音义》与唐代大藏经<br> 四、关于西土及唐国佛藏的传说<br> 五、小结<br> 第三章 会昌废佛后的大藏经<br> 第一节 会昌废佛时佛典的损毁<br> 第二节 会昌废佛后的汉文大藏经<br> 一、废佛后佛典的恢复<br> 二、会昌废佛后的皇家官藏<br> 三、会昌废佛后的各地藏经<br> 四、北敦号研究<br> 第三节 《沙州乞经状》研究<br> 第四节 敦煌地区大藏经的《开元録》时期<br> 第四章 汉文大藏经袟号考<br> 第一节 千字文袟号非智升所创<br> 一、问题的提出<br> 二、《开元録略出》非智升所撰<br> 三、千字文袟号非智升所创<br> 四、《开元録略出》的性质<br> 第二节 汉文大藏经袟号探源<br> 一、经名标志法与经名袟号法<br> 二、定格贮存法<br> 第三节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流行的偈颂袟号法<br> 一、偈颂袟号法介绍<br> 二、偈颂袟号研究<br> 附录:敦煌遗书伯号録文<br> 第四节 千字文袟号<br> 一、会昌废佛之前无千字文袟号<br> 二、《续开元録》中千字文袟号考辨<br> 三、敦煌遗书中的千字文袟号<br> 四、千字文袟号的产生与流传<br> 第五章 写本藏经的形态<br> 第一节 俄藏《大乘入藏録卷上》研究<br> 一、简况与録文<br> 二、出土地点<br> 三、产生年代<br> 四、藏经形态<br> 五、千字文袟号问题<br> 六、统一过程中的分化问题<br> 第二节 大藏经的功能形态<br> 一、义理型大藏经<br> 二、信仰型大藏经<br> 三、备查型大藏经<br> 第六章 《开元録·入藏録》复原拟目<br> 主要参考书目<br> 附録<br> 一、任继愈:社科版序<br> 二、方广锠:社科版跋<br> 三、方广锠:法藏文库版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