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怒气与攻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8018098
  • 作      者:
    (瑞士)维雷娜.卡斯特(Verena Kast)著
  • 出 版 社 :
    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编辑推荐
    读本书之前,我们可以先考虑几个问题,我们可以简短地回答,也可以不回答。我们还记得最近一次生气的情形吗?如果记得,我们是怎样对待它的?将它抛在脑后?装出一付根本不生气的样子?我们向别人谈到过使我们生气或让我们受到伤害的事情吗?我们是否积极地化解了它?或者,由于生气而跑了一次步?我们有没有想办法调整我们的情绪?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等气自然而然地消掉? 想知道答案吗?一起看书吧。
展开
内容介绍
    您是怎样排遣您的怒气的?您是否把您的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人人都可恨,惟独您自己没有过错?您是否经常成为别人发泄怒气的对象?您是怎样解释使您生气的事情的?倘若有人说了使您不高兴甚至伤害您的话,从而使气氛变得很紧张,您是怎样处理的?压抑生气的情绪并不可取,可以尝试利用生气的想像,发泄出郁积于心头的不快,从而调节你的自我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今天,倘若我们询问成年人引起他们发怒的原因,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是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受到了伤害。这种伤害他们可以感觉到,损害了他们的人格。或者,他们不得不与周围的人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抗争,他们觉得这些要求是不合理的,自己被别人利用了。还有一些人抱怨身体的距离遭到侵犯,别人对他过于亲近,而他觉得这种亲近难以忍受。自我价值遭到攻击的这些现象,虽然很早便进入了怒的研究者的视野,但直到今天,它们才具有核心的意义。我们之所以发怒,首先是因为我们人格的完整性受到了伤害,不被别人尊重,使我们感到有必要重新确定和重新划定我们的边界,从而使它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br>    怒是一种促使人澄清自己与别人的边界,重建自己与别人的正确距离的情感。作为人,我们有一种本能的自我扩张的倾向,即总是想扩大自己的边界。一旦在这方面遇到阻力——由于所有人都存在着同一种倾向,遇到阻力是逻辑上的必然——我们就会生气。此外,保持我们的边界,别人未经允许不得越过这一边界,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不过,当我们认为应该得到的东西未能得到,即我们的权利受到伤害时,我们也会生气。我们往往习惯于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方面保持一定的限度。这也是我们设定的一种边界,一旦这条边界被侵犯,我们便会生气。特别在信任感丧失或陷入危机时,我们便会作出生气甚至愤怒的反应。当别人向我们提出某种要求,而我们不愿满足这一要求,觉得这是一种越界行为时,我们同样会生气。生气促使我们意识到自我的边界,促使我们反复考虑如何重新调整这一边界。总而言之,它与“边界冲突”有密切的关联,而“边界”在这里应该理解为个人的内心人格,与国家或民族的边界没有任何关系,尽管后者也可以作这样的解释。<br>    使人生气的事件是不经常发生的。这类事件总的说来,可被看做对边界的侵犯,其方式形形色色,其种类层出不穷。使人生气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你们可以问一问自己,有哪些事情曾经惹你们生气。我们可以把让人生气的经验加以归纳和分类:被别人贬低的感觉;被别人忽视的体验;与别人关系中的不安全感;受到侮辱的体验;被别人谩骂;过分受到别人的关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觉得自己被别人利用;被人故意伤害;生活机遇被剥夺;有权得到的东西未能得到。此外,与我们个人没有多大关系,但它却损害了一种我们认为重要和正确的价值的事情,也会引起我们的愤怒。例如,我们可能会对那些不按照我们的想像行事的政治家感到愤怒。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之所以生气,是别人的行为违反了我们的愿望,违反了我们的道德和行为准则。<br>    规则的破坏是引起人们愤怒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当我们努力维护的规则不被别人遵守时,我们会更加生气。许多规则只是在遭到破坏后,我们才会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规则的破坏会引起我们的反感,我们会说,这不正派,不公平。<br>    身体受到的攻击,如遭到殴打、其他方式的非意愿的身体接触、身体距离过近等等,也会引起我们的愤怒。因此可以说,凡是妨碍或影响人的自我保存和自我发展的事情,不论它们是身体的、心理的还是社会的,都是引发生气和愤怒的原因。而应对生气和愤怒的可能方式之一,便是敌对行动。敌对行动是否付诸实施以及怎样付诸实施,一般说来,取决于阻碍我们自我保存和自我发展的人和事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取决于我们自我价值感的状况或我们自身的状况。<br>    <br>    一个人若经常发怒,说明他希望通过发怒来改变他的生活处境;相反,一个人假如从不发怒,那他一定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br>    发怒是心理能量的释放。当然,发泄愤怒,处理使自己感到愤怒的事情,绝不仅仅意味着采取敌对行动,而是包含了多种行为的可能性。<br>    首先,生气和发怒使正常的关系突然中断。一旦我们发怒,无论我们是否承认,都会使平时维持的关系变得紧张,从而使交往中止。这迫使我们去思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会向自己提出以下问题:我是否应该把自己的愤怒发泄出来?怎样发泄?我应当采取什么行动?于是,生气或发怒可能导致轻微的碰撞或是激烈的冲突。无论这种碰撞或冲突的激烈程度如何,都会促使双方审视相互间的界线,或维护自己的边界不受侵犯,或重新划定彼此间的界线。然而,遗憾的是,冲突往往导致越界行为。这种越界并不一定意味着战争,而仅仅说明,冲突双方都在考虑,如何调整相互间的界线,在特定情况下,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对方的意图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一种解决办法。<br>    既然生气和愤怒是人的一种基本情感,那么,人与人之间摩擦便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倘若我们把和谐宁静的关系看得很重要,那我们就必须找出使我们生气和发怒的原因是什么。生气和发怒不仅向我们提供了防止冲突的可能性,而且使我们能够正确地处理并解决冲突。例如,某人生气可能使另一个人明白,自己过多地干涉了对方的个人事务,从而引起了对方的反感。这也许会促使他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带来了改善彼此之间关系的可能。<br>    、  生气和发怒的意义在于,它使现状不断发生变化,最大限度地促进着人的自我保存和自我发展。它是伺某个“你”的对话,而这个“你”所追求的同样是最太限度的自我保存和自我发展。生气和发怒蕴含着改变现状的能量。<br>    生气和发怒给我们以力量,使我们紧张和激动,我们感到一种冲动,要“发泄”我们的怒气,因此,我们挥舞拳头、叫喊,为的是让对方明白,有什么事情使自己不能忍受,必须立即改正。不过,生气和愤怒也可能转化为软弱无能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又与从愤怒中产生的畏惧和想像联系在一起。从愤怒中产生的想像在这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想像中,我们会对使我们生气的人的真正意图进行猜测。一般说来,我们会对对方的行为动机作出判断,弄清楚对方是否对我们怀有敌意,用心险恶。倘若我们肯定对方并无恶意,我们就会安静下来。相反,假如断定对方的行为存心与我们为敌,我们就会继续发挥我们的想像力,将对方的意图描绘得十分具体。例如,当对方在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上,对我们的请求不予回答,保持沉默,我们便会说,他(或她)等待我们跪下来求他(或她)——这显然仅仅是我们的想像,当然也与我们的经验有关。至于我们会不会这样做,那是另一个问题。但我们无论如何会努力想像出对方保持沉默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从而越来越生气。这时,我们会考虑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态度,何种行动来回应对方。<br>    这类想像是一种过程性的想像,涉及的是初始行动所引   发的进一步行动,以及这种行动引起的连锁反应。对方的行动使我愤怒,从而促使我采取行动,我的行动又会引起对方的愤怒,促使对方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如此等等。别人出言不逊使我愤怒,我在想像中会将一杯咖啡泼到他的脸上,他可能会打我一个耳光,而我又该怎么做?这类关于过程的想像将一直继续下去,直到我们冷静下来。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想像中的场面会不会出现,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将我们本能的反应付诸行动。愤怒的想像来自于改变现状的愿望和意图。自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将这种想像付诸实践,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主动撤退,独自化解受到的伤害和由此产生的愤怒。<br>    通常,建设性化解冲突的做法并不是人们的首选,尽管达成和解与妥协对双方都有好处。人们首先想到的几乎都是报复,用身体或语言的敌对行动去伤害对方。不过这种报复也可能采取较为体面的方式,即被动攻击的方式。例如,对对方采取不予理睬、不屑一顾的态度。被动攻击一般说来比主动攻击要温和一些,往往不被看做是一种攻击。但我认为,它实际上比主动攻击更为阴险,因为后者是公开的、易于察觉的,因而容易对付。<br>    在轻微生气时,人们比较容易排遣自己的不快,从而避免摩擦、冲突或心情压抑。一种情感只要和激动和紧张联系在一起,这种情感就会变得十分强烈。特别是当它引起的激动使人内心痛苦时更是如此。生气和发怒不但使人痛苦,而且也能使人感到轻松,或部分感到轻松。一般来说,生气是身体的体验,甚至完全是身体的体验。有些人在生气和发怒时突然会感到头疼,或呼吸困难,或浑身发痒,或身体痉挛。<br>    经常以非建设性方式处理生气的人,在发怒时往往会肌肉痉挛,别人可以看到他们牙关紧咬,两唇紧闭,整张脸看上去有些变形。这些人生气时的表情同嫉妒有点相似,因此,嫉妒有时也可以称为“嫉妒恨”。<br>    避免生气和生气引起的情绪激动是可能的,这时,身体会将未经处理的怒气强压下去,并且产生一种自我怜悯的心情,以放松和麻木自己的身体。这有时是非常有害的。比如,有的人通过酗酒来“浇灭”自己的怒气,用酒精麻醉自己。此外,还有人采取害处较小的办法——忘掉烦恼——来排遣自己的怒气:或蒙头大睡,或长时间运动,或给自己做一顿可口的饭菜。<br>    压制怒气的另外一种方式与被动攻击有些相似,那就是自我解嘲。有些人试图采取超脱的立场,生气时会对自己说“我不同你生气”,并表现出不屑于争吵的态度。不过,这并不是说他们真的不生气,他们只不过把怒气藏在内心罢了。<br>    我们将愤怒发泄出来,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呢?可以说,我们的期待相当广泛。使我们生气的人应当明白,他的行为对我们造成了损害,必须加以改变,向我们承认错误,表示道歉,并弥补我们的损失。这意味着:如果所有人都按照我们的想像和规则行事,我们就不会生气,也找不到生气的理由。<br>    生气一方面是为了表达我们的情感:我们向使我们生气的人表明,在同对方的关系中,我们所理解的相互尊重原则遭到了破坏,而这一原则必须立即得到恢复。假如这样的生气表达被对方所接受,我们与对方的关系就会得到建设性的恢复和改善。然而,愤怒表达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力量的展示和权力的要求。它的潜台词是:“我就是事物的尺度,所有人都必须适应我的尺度,按照我的标准行事,否则我就要发怒。”接下来的意思是:“或者你像我一样行事,或者惹我发怒。”一旦这种方式的愤怒表达被拒绝,愤怒就会升级,并且传染给对方,从而引发更大的愤怒。因此,我们说,由发怒而引起的冲突是一场“权力斗争”,既有攻击的一方,也有受害的一方。冲突双方常常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攻击者还是受害者。由于愤怒的升级,双方的关系急剧恶化,信任彻底丧失,直至再也无法和平相处。这时候,生气和发怒的目的——改变这种关系中的不正常状况——再也无法实现,而生气便成了每一方自己的事情了。    <br>    不仅西古什,而且当代许多学者也对人的“非人化”或“物化”,即“工具化”、“标准化”、“纪律化”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弗洛姆。在1943年至1964年的著作中,他对这个问题作了大量论述,并提出了恋尸癖和好尸癖的概念。恋尸癖和好尸癖,原本是医学术语,指的是一种精神疾病,一种性变态。患有恋尸癖和好尸癖的人对已经死去的人有一种<br>    病态的留恋,执意同他(或她)的尸体生活在一起,与它进行性交。不过,弗洛姆将这一概念从原有的语境中抽出来,用以形容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倾向。在他看来,有恋尸癖的人厌恶生命,仇恨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相反,却对死亡和失去生命的东西有一种特殊的向往和爱恋。他们生活在过去和对过去的怀念之中,喜欢黑暗和坟墓、疾病、腐朽和肮脏。正因为如此,他们崇尚暴力,试图用暴力来摧残和毁灭一切有生命的事物,特别是人的生命,因为,暴力归根结底是一种摧毁欲,一种戕害生命的力量。<br>    “生命的本质是一种结构性和功能性的生长和变化,但恋尸癖者却对所有正在生长的事物怀有仇恨,他们致力于把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变成死的‘物’(这让人联想到西古什所分析的‘物化’概念),把情感、思想、理想都视为可憎的。”这类人恐惧生命,因为,有生命的事物是难以控制、无法支配、不可预见的,为了满足自己的主宰欲和毁灭欲,他们于是想扼杀一切<br>    正在生长、变化的东西,为的是让世界静止下来,变得一片死寂。而在有生命的事物中,人是最复杂、最完美的造物,人的生命是最值得珍视的。弗洛姆认为,与上述倾向相对立的是“生的价值取向”,即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维护生命权利的愿望和意志。这一倾向应当说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反对死亡、暴力和战争,争取和平、人的全面发展、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努力,便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br>    然而,在工业社会中,每一个人在物欲和私利的驱使下,都变得极其冷漠和自私,人与人处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彼此的关系像狼一样。相互同情、互相帮助的道德风尚不复存在,传统的生活价值早已解体。不仅如此,现代社会的惟功利原则也导致“理性”的异化和工具化:人仅仅着眼于“利益关系”,把是否能为自己带来利益视为惟一的衡量尺度。为了获取利益可以无视道德,无视他人的权利和生存需要。不仅在国际政治而且在人际关系中,以强凌弱、弱肉强食已经成为通行的原则。人与人、种族与种族、宗教与宗教、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敌意、冲突、伤害甚至杀戮愈来愈频繁、加剧。应当说,当今世界日益明显并蔓延的暴力的根源恰恰在于此。<br>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对暴力进行探讨时,绝不可忽视这样一个问题:暴力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弗洛姆的论述显然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
目录
引言<br>怒——一种令人感兴趣的情感<br>一、作为情感场的“怒”<br>由愤怒而引发的攻击<br>怒——高兴的反面<br>怒的诱因<br>概念解释:生气、恼怒、愤怒、仇恨<br>愤怒的爆发<br>情感的控制<br>怒的根源——我们自己<br>二、怒的功能<br>三、怒的溯源<br>四、怒的想像<br>怒的想像与自我价值感<br>怒的想像及其互动作用<br>怒的想像——重建自恋的内心平衡<br>破坏性的怒的想像<br>作为忧虑想像的怒的想像<br>生气想像作为对害怕的抗拒<br>忧虑想像中的生气<br>五、怒与攻击障碍<br>六、各种发怒方式的深层心理背景<br>七、正义感<br>八、愧疚感<br>九、争吵<br>十、语言的力量<br>十一、不妥协<br>十二、发怒和攻击的建设性处理<br>十三、性别差异与发怒方式的差异<br>十四、攻击理论与暴力<br>十五、涉及暴力问题的一篇论文<br>结束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