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除了既存的心理力量以外,附带要了解的是个体对挫折适应的方式,特别表现在心理自我防卫机制的运用,决定对挫折的整体反应。所谓“自我防卫机制”(ego defense mechanism)是精神分析学上的观念与名词,认为一个人的“自我”为了应付内在的要求与对付外在的现实而采用的一些心理上的机制。这种心理上的机制是潜意识性地选用与发生,是跟自我的成熟程度及自我的力量有关,也受过去的经验所影响。这些心理防御机制被认定的种类很多,如:否定作用、外射作用、理智化作用、潜抑作用、转移作用等等。所谓否定作用,就是因为面对的挫折太大,无法接受与招架,也就完全否定、不认识其困难的存在,因此不用去操心与处理,
是完全放弃的方法。所谓理智化作用,就是使用一些理论或大道理,靠讲大道理与道道有理的说明方法而去做解释,隐秘实际的感觉,以免面对情感上痛苦的感触。至于转移作用,就是因无法直接面对困难,也就把焦点转移到别的对象上,而把原来的问题摆脱。依据发展的程度,自我防卫机制被分为比较幼稚性、神经性、或成熟性的区别。(关于自我防卫机制,将在第四章里做比较详细的说明。)
从辅导的立场治疗者往往做分析与指点,帮助求医者去了解自己潜意识或有意识的使用何种防御机制而应付困难,并且在可能的范围里,协助患者放弃比较幼稚性的防卫机制,减除非功能性的适应,改而采用比较成熟的机制而获得功能性的适应结果。因此,一个人是否复愈,并不在于看症状的呈现是否减除,而还要看是否采用比较有功能性的适应方法来面对与处理困难,获得人格比较成熟的情况。
外在支持系统
对应激的感受与处理方法,自我的适应能力,主要都牵涉到患者本身的因素。但是还有外来的因素会影响挫折与应激的情况。其中之一就是支持系统,就是:是否能受到家人、亲友或社会的支持。所谓“支持”是广泛地指可帮助一个人去应付困难而所需的支持。这可能包括心情上的鼓励与安慰,精神上的指导或生活上的实际帮助,也可以包括物质上的支持与供给,或者医疗系统的设备与关照等等。
有时支持系统并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是否充分运用的问题。许多人因基于种种理由,而不愿意或不知如何去运用既有的支持系统。譬如;由于害羞或怕家人担心,或者跟家人关系不好,不肯让家人知道自己所面对的困难或所患的疾病,因而也得不到可有的支持。有时是相反,过分依赖或麻烦家人或亲友,带给他们过多的烦恼,甚至使他们讨厌,而变得家人不愿意或不肯再供给所需的支持,结果只好自己暗中摸索或孤军奋斗,得不到所需的情绪上的支援或所想要的协助,而相对地减少适应刺激与挫折的能力。
辅导的目的,往往是协助患者去认识四周里所存在的支持支援,包括家里、亲友、同事或邻居,或者社会的福利系统。假如患者有排拒使用既有的支持的倾向时,就要去了解其理由,并且想办法帮助患者改变其态度,而能适当地善用存在的支持系统,经由充分使用而增加恢复的能力。有时辅导者还得跟他的家人、老师或领导们接触,了解他们,并且提醒他们可以使用何种方法来供给适当的支持。
其他客观条件
跟支持系统很有连带关系的外在因素之一,便是环境因素。这种客观的环境因素可以包括很多。比如说,是否有适
有些客观条件牵涉到整个社会的系统,不容易由个人去尝试更改,但有些却可以经由商榷或调整而变成对求医者比较有利的情况。这也是辅导上可以考虑的另外一个方向。
心理反应的结果与适应
当一个人面对心理困难时,受左右应激与挫折反应的诸因素的影响以后,对应激与挫折发生心理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可被分类为是功能性的或非功能性的。所谓“功能性的适应”指的是所发生的反应是适当的,是可以帮助解决困难的,是比较有用的健康反应,可以帮助个体的自然恢复。相对地说来,所谓“非功能性的适应”,指的是不适当或过分的,对问题的解决没有积极的作用,是比较病态的性质,不能帮助个体适当地解决困难,而仍呈现非健康的状态。这是两极端的概念性说明,实际上在此两种情况里,可有各种情况,而且可以徘徊变迁。从临床上的立场来说,心理辅导者时时所注意的是求医者是否是采用比较成熟的方法去处理心理困难,其适应的方法是否比较具有功能性。若否,就想办法供给协助,改善其适应的模式。这就是动态性取向的另外一个基本观念。而这种适应的技巧或防御的机制,是意识层次里的决定,或者是潜意识层次的选择。下章里,让我们继续讨论被一般人潜意识里所采用的自我防卫机制,帮助我们能深层地了解人的心理,也提高我们辅导上着眼点的层次。
第四章心理的防御机制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为了帮助我们对心理有比较透彻性的了解,精神分析乒外一个主要贡献便是心理防御机制学说的创立。所谓“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一个人面对应激、挫折、创伤、丧失、冲突等心理上的种种困难时,其“自我”就潜意识地运用一些心理上的防御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机制。其主要的功用是更改自己与现实的关系,疏导自己的欲望或冲动,改变对心理困难的感受与态度,使得自我能处理与面对所遭遇的困苦;是心理上自卫的适应办法。
譬如:当一个人遭遇打击性很大的心理创伤(如自己的孩子意外地被车轧死)而无法面对时,就把这样的创伤事件的发生从意识层次驱除到潜意识的层次,变得没意识到,使自我免得因感觉其存在(心爱的孩子死了)而难受(潜抑作用);当众被人欺负得很厉害而无法招架时,内心里就自我解嘲地想:“虎落平阳被犬欺”,靠这样的想法与逻辑而改变心理上的现实,减除被欺负的难受(合理化作用);或者被人责骂而无法面对被谴责的难受时,就变得比较幼稚,像小
孩子似地哭泣,想被人哄而不被责骂(退行作用),都是使用各种不同性质的心理自卫机制的例子。因此,假如我们看到一个人对自己所遭遇的重大挫折都不记得,没有情感上的反应;总是用一些想法自我解嘲而不去招架;或者情绪与行为上的表现忽然变得比较幼稚,我们就可以推测与了解,他们是在使用心理上的措施来应付所面对的心理困难,是在保护自己心理的表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