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057325
  • 作      者:
    (奥)弗洛伊德著
  • 出 版 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0.1
收藏
编辑推荐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学说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创立的。弗洛伊德最初是作为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科医生来从事研究的。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他发现歇斯底里症的根源主要不是由于生理的原因,而是在于深刻内在的心理因素。他将这种存在的心理因素归结为儿童期被压抑的性意识,并由此创立了“无意识性本能学说”,认为神经症的发作就是性意识的长期压抑最后总爆发的结果。弗洛伊德将他的发现加以总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最富创见的心理学说,并将这一学说全面推广到哲学、社会、宗教、文化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展开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Freud,Sigmund 1856-1939) 犹太籍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生于现属捷克的摩拉维亚的弗赖堡,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与精神病学家J.布洛伊尔合作,用催眠术医治并研究癔病。1885年和1886年间,先去巴黎就学于J.M.沙可,后赴南锡参观催眠疗法。回维也纳后认识到催眠疗法的局限性,1895年后改用自己独创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以挖掘患者遗忘了的特别是童年的观念和欲望。在治疗过程中,他发现患者常有抗拒现象,认识到这正是欲望被压抑的证据,因而创立了他的以潜意识为基本内容的精神分析理论。初期概念有防御、抗拒、压抑、发泄等。在临床治疗时患者还出现了对医生的“移情”现象,从而认为人的神经活动大都以性欲为基础,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错乱是产生神经症的根本原因。1909年应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著名心理学家S.霍尔邀请,与荣格等赴美国参加该校20周年校庆纪念,并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詹姆斯、E.B.铁钦纳、J.Mck.卡特尔等晤面。发表了以精神分析为主题的演讲,声名远扬。回国后,他的一些弟子A.阿德勒、C.G.荣格和O.兰克反对他的泛性论,先后背离他而自立门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他不断修订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使精神分析成为了解全人类动机和人格的方法。30年代他的理论登峰造极。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金。1936年寿辰时,荣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在最后16年曾与口腔癌作斗争,坚持工作。在纳粹分子的胁迫下,1938年被迫离开维也纳去伦敦。1939年9月23日在伦敦死于癌症。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自传》。
展开
内容介绍
  在精神分析运动中,尽管出现了不同的思想,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是精神分析学派总的还是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即强调儿童期的影响,强调压抑的作用,用病态的观点来看待现代的人性等。精神分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蓬勃发展,深入到西方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融合到了整个西方社会之中,成了西方社会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乃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人性造成的戕害,以及后工业社会给人的精神造成的强大压力之故。
  本书为精神分析经典译丛,本书通过研究日常的遗忘,语误,误引行为,迷信及错误。源于对某些个别例子出现的特征的观察,进而专心研究专有名词的遗忘现象,这些特征虽属特别,但在其他例子中,它们仍然清晰可见。分别从性欲,社会,生活环境,文化传统等方面对人的病态心理——大至精神疾患,小至日常笔误,舌误等过失进行深入的精神分析。本书适合于深入研究心理学的专业人员。
展开
精彩书摘
    例十:我这儿还有一些混淆名字的例子,它们当然已在本书的其他章 节被引用过。有一位女士,有三个女儿,其中两个女儿早已结婚了,那个最小的女 儿还待字闺中。在两个女儿的婚礼上,她家的一个女朋友都送来了相同的 礼物,一套昂贵的银茶具。可是每次谈到这套茶具,母亲总是错误地说成 这是属于小女儿的。很显然,这个错误表明这个母亲希望看到小女儿快点 结婚,那样,她也会得到相同的结婚礼物。还有一个例子,一个母亲总是弄错她的女儿、儿子、女婿的名字,这 也很容易解释。例十一:下面是一个顽固的混淆名字的例证,是J.G.先生在疗养院休 假期间的经历。“一天晚饭的时候(在疗养院里),我和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女士聊天。话题非常沉闷,丝毫不能引起我的兴趣。聊着聊着,我说出了一句特别怡 人的话,这个老姑娘一定注意到我通常是不会对她那么和蔼那么殷勤的。我的那句话中夹杂着一丝遗憾,一些挖苦,那是针对一个我们都认识又很 吸引我的年轻女子所说的。自然,我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可是在接 下来的谈话中,我的邻座却总是提出我叫她时错喊了那个年轻女子的名字 ,她一直把那个年轻女子当作比自己幸运的情敌。这使我异常困窘。” 例十二:下面我讲述一个有着严重背景的意外错误。这是一个与此事 件有着密切联系的目击者告诉我的。一个女士和他的丈夫还有两个外人出 去消夜。其中一个是她亲密的朋友,而另一个则对此一无所知,似乎也并 不想知道。这两个朋友陪着这对夫妇走到了家门前。在等着开门的时候,他们互相道别。那位女士向那个陌生者鞠了一躬,把手递给他,并说了几 句礼貌的道别话。然后,她也挎起她的那个秘密情人的胳膊,朝着她的丈 夫,以同样的方式和他话别。她的丈夫却也加入其中,脱下帽子,格外客 气地说:“再见了,亲爱的女士!”惊慌失措的妻子马上放下她情人的手 ,在看门人还未出来之前大叫:“天啊!这是多么愚蠢的事啊!”这个丈 夫也像许多已婚男人一样,对于妻子的不忠想采取超出可能界限的行动,他不只一次地立誓,在那样的境地中,每个人的生命都要受到危害。因此 ,他心中强烈的友善的障碍使他无法注意到他的错误行为中所包含的挑战 。例十三:下面是我的一个病人所犯的错误。他反复地表达相反的意思 对我们的研究是很有启发性的。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这个思虑过重的 年轻人决定同一个相爱已久的女孩子结婚。他陪他的未婚妻回家,并向她 告别。他内心充满喜悦地跑上一辆电车,向售票员买了两张票。6个月以后 ,他结婚了,但他还是无法适应新婚之乐。他怀疑自己结婚是一个错误。因为结婚他失去了从前的朋友,与他的岳父母又矛盾重重。一天晚上,他 携妻子从岳父家回来,一同上了电车,却只为自己买了一张票。例十四:梅德(Maeder)提供了这样一个例子,说明一个被很不情愿地 压制下去的愿望,常会通过错误得到满足。有一位同事想趁着假日远离尘 嚣过一段悠闲自在的日子,可又不得不去卢塞恩(Lucerne)作一个他并不想 去的访问。考虑了很久,他还是决定去访问。在从苏黎世(Zurich)到亚哥 达(Anh Goldau)的火车上,他埋头看报以消磨时间。在最后一站,他换了 火车,继续看报。直到列车长提醒他才知道自己坐错了车。他买的是往卢 塞恩的票,却又从亚哥达坐回苏黎世来了。例十五:下面有一个与陶斯克医生(Dr.V.Tausk)在《反方向旅行》中 所描述的相似的例子。虽然没有完全成功,却仍通过同样的错误的机理表 达了被压制的意愿。“我从前线回来去了维也纳。在那儿有一个我从前的病人,听说我在 那座城里便邀我去看他,当时他正卧病在床。我接受了他的邀请,在他那 儿呆了两个小时。当我要离开的时候,那个病人问我要付多少诊费,我回 答:‘我到这里来是休假的,不是来看病的,请把我的拜访当作一个老朋 友的问候吧!’他迟疑不决,毫无疑问,他觉得没有权利把我的专业服务 当作朋友的无利可图的行为。但是最后,他接受了我的建议,说了许多感 激的话,他一定为自己节省了一笔钱而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心理分析学家 ,我无疑做了一件好事。后来,我开始为自己慷慨行为的诚意感到担忧,头脑中充满了疑惑——此种疑惑可以从好多方面加以解释——竟然上了X路 电车,走了一阵子,发现坐错了车,我不得不下车换乘Y路电车。在我等车 的时候,我忘记了诊费的事,只想着那个病人的症状。就在那时,我所等 的车到了,我再次上了车。但是,在下站,我不得不又下车。原来由于我 的疏忽大意,我又上了X路车,沿着我来的方向返了回去,那正是我没有收 诊费的那个病人家的方向。看来,无意识中,我是想收诊费的。”(P215- 217)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专有名词的遗忘
第二章  外国字的遗忘
第三章  名词与字序的遗忘
第四章  童年回忆与遮蔽性记忆
第五章  语误
第六章  读误和笔误
第七章  印象及决心的遗忘
第八章  误引行为
第九章  症状性行为和偶发行为
第十章错  误
第十一章  双重错失行为
第十二章  决定论,偶然与迷信之信仰——一些观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