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美学史教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9038436
  • 作      者:
    王振复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振复,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巫术:周易的文化智慧》(1990、1998)《周易的美学智慧》( 1991)、《中国美学的文脉历程》(2002)、《中国美学思问录》(2003)、《建筑美学》(1987,中国台湾1993)、《中华古代文化中的建筑美》(1989、 中国台湾1993)、《中国建筑的文化历程》(2000)、《缪斯书系·华夏宫室》( 2001,全四册)、《中国建筑艺术论》( 2001)、《中国建筑文化大观》( 2001,主编、第一作者)等,在海内外发表论文一百六十余篇,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与中国图书奖等学术、教学奖十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美学史教程(复旦博学文学系列)》主要从中国文化、哲学切入,研究、揭示中国美学史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分为四期:一、审美意识与审美理念的酝酿,自原始巫文化、史文化、先秦子学到汉代经学文化时期。二、审美理念与民族美学品格的建构,从魏晋六朝至隋唐佛学文化时期。三、民族古代美学的趋于完成,由宋明理学趋向清代朴学(实学)文化时期。四、民族美学的现代转型,20世纪西方美学东渐的现代开新时期。本教材体现了作者实证研究与理论创新的一贯特色。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节 有无之辩
    如果从有无之角度来言述先秦儒、道两家,那么,孔孟基本执著于经验世界,其思想与思维涉于道德伦理之“有”,老庄把道看做无与有的统一,而归宗于无。这便是通行本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可见老庄崇无而越有,孑L孟执有而弃无。前者的审美意识,具有从有入无的空灵性与思辨的深致性;后者的审美意识,具有弃无而执有的实在性与经验性。至于汉代黄老之学,蹈虚守静,“旨近老子”,崇无而越有的原始道家思想,被改造为崇无而兼有的政治统治术,且以有为宗旨,无为手段。整个汉代儒学(经学)所体现的审美意识,以执有、弃无为文化特色。
    在哲学与美学本体上,魏晋玄学仍以有无之关系为基本命题,玄学内部分贵无、崇有两派且以贵无为思想主流。何晏、王弼的贵无与裴颁的崇有之辨以及郭象对有、无的调和,体现出道与儒、自然与名教,形上与形下的哲学、美学分野及其复杂联系。
    以何、王为代表的贵无思想对老庄有所依承,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祛除通行本《老子》道论“惟恍惟惚”的玄虚与神秘色彩,以为事物与美之本体的道,是明丽而灿烂的。
展开
目录
导论 人类学三路向:神话?图腾?巫术
第一章 巫史文化:文化根性与原始审美意识
第一节 巫文化
第二节 史文化
第三节 原始审美意识
第四节 卜辞与原始审美
第五节 龙文化与原始审美

第二章 诸子时代:自然与心性
第一节 祛魅“轴心时代”
第二节 楚简本《老子》的美学意义
第三节 通行本《老子》的美学意义
第四节 孔子仁学的美学精神
第五节 楚简本《性自命出》的美学精神
第六节 孟子心性说及审美
第七节 庄子哲学及审美
第八节 《易传》思想的审美蕴涵
第九节 荀子思想的审美蕴涵

第三章 经学奠基与汉代审美
第一节 黄老之学如何影响审美
第二节 “独尊儒术”如何影响审美
第三节 人文时间意识与人文初祖的崇高
第四节 谶纬迷信与审美挫折
第五节 “疾虚妄”与唯“物”的审美

第四章 魏晋玄学思辨与美学建构
第一节 自然名教之辩
第二节 言意之辩
第三节 有无之辨
第四节 才性之辩
第五节 以无说空
第六节 “唯务折衷”:《文心雕龙》美学思想的文化品格

第五章 唐代:佛禅与意境说
第一节 中国化的佛学
第二节 法海本《坛经》的美学意蕴
第三节 “意境”说的佛学解读

第六章 宋明理学与美学的完成
第一节 文化前奏
第二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令”
第三节 本体与工夫
第四节 主静
第五节 三学合一
第六节 文、道之思
第七节 冷色调、女性化

第七章 清代实学与古典美学的终结
第一节 “气”论的美学
第二节 崇“实”的美学
第三节 从“古典”到“现代”

第八章 20世纪:中国美学的现代开新
第一节 保守
第二节 自由
第三节 激进
后记
主要征引与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