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有无之辩
如果从有无之角度来言述先秦儒、道两家,那么,孔孟基本执著于经验世界,其思想与思维涉于道德伦理之“有”,老庄把道看做无与有的统一,而归宗于无。这便是通行本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可见老庄崇无而越有,孑L孟执有而弃无。前者的审美意识,具有从有入无的空灵性与思辨的深致性;后者的审美意识,具有弃无而执有的实在性与经验性。至于汉代黄老之学,蹈虚守静,“旨近老子”,崇无而越有的原始道家思想,被改造为崇无而兼有的政治统治术,且以有为宗旨,无为手段。整个汉代儒学(经学)所体现的审美意识,以执有、弃无为文化特色。
在哲学与美学本体上,魏晋玄学仍以有无之关系为基本命题,玄学内部分贵无、崇有两派且以贵无为思想主流。何晏、王弼的贵无与裴颁的崇有之辨以及郭象对有、无的调和,体现出道与儒、自然与名教,形上与形下的哲学、美学分野及其复杂联系。
以何、王为代表的贵无思想对老庄有所依承,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祛除通行本《老子》道论“惟恍惟惚”的玄虚与神秘色彩,以为事物与美之本体的道,是明丽而灿烂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