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休谟哲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10030472
  • 作      者:
    周晓亮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9.12
收藏
编辑推荐
    哲学史,所昭示给我们的,是一系列的高尚的心灵,是许多理性思维的英雄们的展览,他们凭藉理性的力量深入事物、自然和心灵的本质——深入上帝的本质,并且为我们赢得最高的珍宝,理性知识的珍宝。——黑格尔
展开
内容介绍
    《休谟哲学研究》将根据历史的和辨证的观点对休谟哲学作具体的分析和评价,阐明它的意义和影响,为此,《休谟哲学研究》在内容和结构方面有如下安排。
    (一)《休谟哲学研究》将对休谟哲学作出比较全面的考察和评述,但不是、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侧重。
    (二)《休谟哲学研究》将特别注意对休谟哲学原著的考据和研究,力求在休谟的本来意义上准确理解和把握他的学说。虽然要做到这点颇有难度,尤其对于休谟的公认难读的著作,则更显其难,但是,认真在原著上下功夫,是准确理解一位哲学家思想的最基本的方法。正因为休谟的著作容易引起误解,坚持研究他的原著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三)诚如休谟哲学的一位研究者所说,休谟的著作是“文如其人”,因此,为有助于理解休谟的哲学思想,《休谟哲学研究》专设一章介绍休谟的生平和著述,并将休谟的主要哲学著作的写作和出版情况作为附录列于书后。
展开
精彩书摘
    休谟生活的时代在历史上被称作“启蒙的时代”。
    启蒙的时代可以指17世纪至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蓬勃发展的整个时期,而由于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发展最猛烈,波及最广,持续最久,启蒙时代又往往专指这一时期。不管怎样,这一时代是以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一场反对宗教蒙昧、反对封建专制的启蒙运动为标志的。
    启蒙运动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扩展到法国。在英国和法国的影响下,德国也出现了启蒙思想。英国的弗·培根、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德国的莱布尼茨、沃尔夫、莱辛等,都是主要的启蒙思想家。
    启蒙思想家的国别各异,观点也不尽相同,但一般地说,他们的思想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提倡理性和科学。启蒙思想家认为,宗教和迷信是禁锢人们思想的枷锁,是愚昧和落后的根源。要使人类从宗教的精神束缚下解放出来,就要弘扬理性的权威,用科学知识启迪人们的头脑,让理性和科学成为衡量和判断一切的尺度。
    启蒙思想的另一个特点是在社会政治观点上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和自由。启蒙思想家认为,封建专制制度扼杀人的自由,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他们在对人性进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内容的人权概念,并要求建立符合人性发展的民主政治制度。
    启蒙运动在思想渊源上是和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一脉相承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思想特色是坚持以人为中心,反对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宗教神学。他们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形形色色的宗教桎梏。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则同已经发展了的时代相适应,他们进一步克服了人文主义者的较多不彻底性,发挥和发展了人文主义者的人性和人权概念,赋予其更明确的政治和阶级的含意,因此更鲜明地体现出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理性、自由和民主的特点。
    启蒙运动是思想文化的运动,它的深层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
    欧洲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在封建制度的内部孕育发展起来的。早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下半叶,西欧主要国家已经先后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至16世纪资本主义的商
    业和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工场手工业已经相当发达。15、16世纪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更加有力地推动了贸易活动的扩大和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造成了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的阶层。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比较弱小,不得不在强大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卵翼下求得发展。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壮大,专制的封建统治日益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因此,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就成为资产阶级的首要任务。经济和政治上反封建的要求,首先在意识形态上表现出来。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正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为资产阶级摇旗呐喊的鼓动者。尽管启蒙思想有种种不同的表现,它们各自出现的时机也不同,有的在革命前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论证,有的发生在资产阶级革命进行的过程中,同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不论怎样,它们的作用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作必要的舆论准备。在本质上,启蒙思想没有超出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政治要求的范围。
    
    
    在休谟的认识论中,因果关系理论是一个核心内容,是休谟真正关心的问题之所在。
    在上一章中,我们详细考察了休谟的观念理论。观念理论对于休谟哲学是重要的,因为它确立了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这一经验主义的原则,从而将人性科学“建立在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之上”。但是,从休谟认识论的理论构架来看,观念理论并不是最主要的,对于休谟哲学的真正创造性来说,观念理论也不是最有意义的。休谟的哲学认识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他的因果关系理论,或者根据休谟的划分,就是关于或然性知识的学说,因为在他看来,或然性知识的绝大部分是由因果推理构成的。他认为,观念理论中对知觉本身性质的详尽讨论不过是为更好地理解或然性知识问题所作的“准备”。
    黎德在评价休谟的观念理论时说,这个理论的主要之点是休谟无批判地从洛克和贝克莱那里接受下来的。黎德从这种看法出发,对休谟的哲学作了简单和片面的理解,认为休谟无非是要把洛克和贝克莱的原则贯彻下去,不顾一切地追求怀疑主义。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黎德忽视了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的重要性,误解了休谟在这个理论中真正要说的东西。康德正是在这一点上批评苏格兰常识哲学家不懂休谟,完全弄错了休谟的问题之所在。而康德从休谟哲学中得到的最大启发正是从因果关系理论中来的。
    休谟非常明确对因果关系问题的探讨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他认为,由因果推理获得的知识构成了人类生活所依赖的绝大部分知识,而他对这类知识的研究是独一无二的,“无论古人和今人都不曾从事过”。有感于《人性论》初问世时不被人理解,休谟写了《“人性论”概要》一书,介绍它的理论价值。在书中,他明确指出了因果关系理论(或然性知识)在《人性论》一书中的重要地位。他说,包括洛克和笛卡尔哲学在内的以往的逻辑体系都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对或然性知识及有关方法的讨论过于简要了,而这一类知识恰恰是我们的生活和活动所完全依赖的,甚至对我们的大部分哲学思维都有指导意义。休谟指出,《人性论》一书已经尽力弥补了这个缺陷。休谟在《“人性论”概要》中着重介绍了对因果推理的说明,他认为这个说明可以作为全书的一个“样版”。
    从《人性论》和《人类理智研究》的内容安排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因果关系问题所处的重要地位。
    《人性论》第一卷是关于认识论的,共分为四章。从内容划分看,第一章“论观念、它们的起源、组合、抽象、联系等”和第二章“论空间和时间观念”,主要讨论了观念的起源、分类和性质。第三章分为十六节,专门讨论了或然性知识,即因果关系的问题。在第四章“论怀疑主义的和其他的哲学体系”中,因果关系的原理被充分运用于对怀疑主义的论证。总括起来,第三章占据了《人性论》第一卷将近一半的篇幅,在内容上是第一卷的主干。
    与《人性论》相比,《人类理智研究》更加突出了因果关系理论的分量。该书共分十二章,其中有六章(第四章至第九章)基本上与《人性论》第一卷的第三章相应(前者的第八章“论自由和必然”对应于后者的第二卷第三章的第一、二、三节),是专门讨论因果关系问题的,其篇幅超过了全书的一半。休谟在《人类理智研究》中对《人性论》的内容做了调整,他删去或缩减了许多他认为不十分重要或过于繁琐的部分,比如他砍去了《人性论》中论空间和时间
    观念的整整一章(共42页),把与之有关的内容压缩为只有两页放在《人类理智研究》论怀疑论哲学的第十二章。可是,对于《人性论》中有关因果推论和或然性知识的内容,休谟在《人类理智研究》中都基本保留了。他在其中增补的第十一章“论特殊的天意和来世”则专门是用因果关系原理来驳斥宗教神学的证明的。
    由上述可以看出,休谟的确是把因果关系理论当做他的认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来看待的,而后来的哲学发展以及对休谟哲学的研究也表明,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是他的哲学认识论中最有价值的一个部分。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休谟哲学有一个十分流行的看法,即认为休谟首先否认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然后根据这种怀疑主义的观点,他也怀疑和反对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按照这种理解,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无非是他的怀疑主义形而上学观的附属物,或换句话说,休谟对因果必然性的怀疑只不过是对世界的客观存在的怀疑的简单延伸,因为既然客观世界的存在已经成了疑问,这个世界的因果必然性理所当然地失去了客观的依据。照此而言,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还有什么原则上值得重视的东西呢?似乎没有了。休谟为什么将因果推理和或然性知识的问题抬高到那样重要的地位,似乎也得不到满意的解释。
    我认为,对休谟哲学的上述流行看法是不准确的。
    首先,如我们在前一章中已经指出的,休谟并不怀疑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的存在,我们在后面还将指出,休谟也不怀疑客观的因果规律性(一律性)。他的论述表明,他所关心的是这样的问题: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存在和因果规律性的知识是怎样获得的。他要求提供这些知识的正确性和客观有效性的证据。而只是在这一点上,他主张怀疑主义。因此,我们不能说,休谟的怀疑是指向因果关系或因果规律的客观必然性的。休谟关注的焦点始终是因果知识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这个认识论的问题。
    
    
    在休谟的人性哲学体系中,伦理学占有重要的地位。休谟继承了英国以沙夫茨伯利和哈奇森为代表的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基本思想,并沿着快乐主义和利他的功利主义方向加以发展。休谟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对后来道德哲学的发展很有影响。
    在理论和方法的基本原则上,休谟的伦理学保持了与他的人性哲学体系的一致。他认为伦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它应当建立在观察和经验之上。他强调道德判断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感觉(道德感),而不是理性,他重视运用心理分析和心理描述的方法,他还强调想象和联想活动在道德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休谟的伦理学著作主要包括《人性论》第三卷“论道德”和该卷的改写本《道德原理研究》,在《人性论》第二卷“论情感”和《人类理智研究》中也有部分论述。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生平和著述
第一节 奈因微尔士,童年
第二节 哲学的志向和“思想的新天地”
第三节 《人性论》
第四节 《道德和政治论文集》,《道德和政治论文三篇》
第五节 欧洲之行
第六节 哲学的新尝试
第七节 爱丁堡--“学者的真正舞台”
第八节 《英国史》
第九节 法国情结
第十节 国务助理秘书
第十一节 晚年

第二章 人性哲学
第一节 启蒙的时代和苏格兰启蒙运动
第二节 思想来源
第三节 休谟哲学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认识论:观念理论
第一节 观念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观念的起源
第三节 感觉是由“不知的原因”引起的
第四节 知觉、对象、存在的观念
第五节 心理原子主义

第四章 认识论:因果关系
第一节 因果关系理论在休谟哲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的论证结构
第三节 知识分类--“休谟之叉”
第四节 为什么一个原因永远是必然的:休谟的回答及其意义
第五节 因果推理的经验说明:原因和结果的恒常会合,习惯原理
第六节 因果推理的心理说明:因果推理的信念及其本性
第七节 因果信念问题的补充:概率问题
第八节 因果必然性
第九节 因果关系的定义和因果判断的规则
第十节 归纳:休谟的问题和后人的解决

第五章 认识论:怀疑主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对演绎理性的怀疑
第三节 关于外界物体的存在的怀疑主义
第四节 关于心灵实体的怀疑主义
第五节 温和的怀疑主义
第六节 几点评论

第六章 情感主义的伦理学
第一节 “道德的区分不是来自于理性”
第二节 道德感是道德的根源和道德评价的标准
第三节 道德的客观因素:道德对象的四种性质
第四节 同情和仁慈
第五节 人为的德:正义
第六节 意志的自由和必然

第七章 经验主义的美学思想
……
第八章 休谟论宗教
附录一:《人性论》概要
附录二:休谟哲学著作的写作和出版概况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