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信仰寻求理解:安瑟伦著作选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0069207
  • 作      者:
    (意)安瑟伦(Anselmus)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作者简介
  安瑟伦(Anselmus,约1033-1109),中世纪基督教经院哲学家、神学家。他出身于意大利贵族家庭,青年时代即进入法国贝克修道院,后曾任圣斯德望修道院院长,1093年起升任英格兰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伦在欧洲哲学史和基督教思想史上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继承先前的教会传统,着重运用新柏拉图主义哲学论证了上帝存在等问题,尤其以本体论的证明而闻名于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中世纪经院哲学之父安瑟伦著作的选集,包含安瑟伦最重要的三部作品:《独白》、《宣讲》和《上帝何以化身为人》。前两部作品是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之证明的姊妹篇,尤其是《宣讲》中的证明,被后世称为“本体论证明”,在西方思想史上影响极其巨大;《上帝何以化身为人》是安瑟伦完整、系统地论述基督教神学中的救赎论教义的著作,该书被认为是开创了救赎论教义历史的新纪元。此外,安瑟伦的《宣讲》发表以后,在当时就受到了僧侣高尼罗的反驳,而安瑟伦针对高尼罗的反驳写了答辩词,我们也将它们完整地翻译出来,作为《宣讲》的附录。三部作品均从拉丁文原文翻译,也是汉语学界有关安瑟伦著作的第一次较为系统的译介。通过这三部作品,我们既可以领略到安瑟伦作为基督教神学家对信仰的深情和热忱,也可以领略到他作为哲学家的明晰和敏锐。
展开
精彩书摘
  许多人常常通过口头以及书面的方式,极其诚恳地要求我将有关我们信仰的一些问题的理据(de fide nostra quaestionis rationes)写下来,以便它们能流传下去。这些理据都是我惯常用来回答那些质疑者的。因为他们说,这些理据令他们甚为满意,并且他们相信这些理据也是充足的。他们这样要求,不是要通过理性的方式来抵达信仰,而是想通过理解(intellectu)和沉思(contemplatione)去把握他们所信仰的东西,从而获得内心的欢愉;同时,以便他们能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所有询问我们内心所怀希望的理由的人,能时常准备给予答复。
  这里有一个异教徒(infideles) ① 惯常用来反对我们的问题,他们将基督教(信仰的)的纯朴(simplicitatem Christianam) ② 讥笑为荒谬愚蠢,而许多信仰者对此也心存疑虑。这个问题就是:上帝化身为人,并如我们所信仰和确认的,他用他的死重新赐予了这个世界以生命,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或有何必要性,因为他能够通过其他的位格(per aliam personam)来做成这件事---如天使,或人,甚至仅仅凭借他自己的意志。
  对于这个问题,不仅饱学之士,甚至许多缺乏教养的人都在苦苦思索,并渴望得到它的答案。因此,由于许多人都要求探究这个问题,并且该问题在探询中虽然显得困难重重,但其最后的解答对于所有的人都是明白易懂的,而且,它的价值和理性(推理)所表现出来的优美也是有趣动人的,所以,尽管一切应当被充分说明的理据,都已经被圣教父们(a sanctis patribus)说过了,但我还是要努力地向那些探究者们显示上帝甘愿向我启示的东西。
  这些将以问答的方式(per interrogationem et responsionem)被探究,因为这种方式对于多数人,尤其是对于那些天资较为迟钝的人来说,是浅显明白的,也更能让他们满意。在醉心于该问题的人中间,有一位叫博索(Boso)的,特别热忱,我让他和我进行论辩,即博索提问,安瑟伦回答。
展开
目录
独白

第1章 万有中有着至善、至大、至高的存在者
第2章 续上一章
第3章 有着一种本性,通过它,一切存在的东西才得以存在;它通过它自身而存在;它就是万有中的至高者
第4章 续上一章
第5章 正如这个本性是通过它自身(而存在),其他的东西是通过它(而存在),同样,它从它自身(而存在),其他的东西都从它(而存在)
第6章 这个本性不需要任何辅助性的原因就得以存在。然而,它既不“通过无”而存在,也不“从无”而存在。它是如何被理解为“通过它自身”、“从它自身”而存在的
第7章 其他的万有是如何通过这个本性,从这本性而存在的
第8章 这个本性从“无”中创造了万有,这应当如何理解
第9章 那些从“无”中被创造出来的东西,在它们被创造出来以前,已经存在于创造者的理性中
第10章 那理性是对事物的某种表达,正如工匠会事先对他自己说,他将要创造什么
第11章 但是,在与工匠的比较中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第12章 至高本质的话语就是至高本质
第13章 正如万有通过至高本质而被创造,同样,它们也通过至高本质而生机勃勃
第14章 那至高的本质寓于万有中,遍在于万有中;而万有都出于它、依靠它,归于它
第15章 对于那至高的本质,我们能够实体性地称谓它什么,我们不能实体性地称谓它什么
第16章 对于那至高的本性而言,它是公正的和它就是公正是同一的;这同样适用于那些类似地能够指称它的其他称谓,它们当中没有一个表明的是它的性质或量度,它们表明的是它的所有(本质)
第17章 那至高的本性是如此的单一,以至于能够称谓它的本质的一切在它里面都是“一”,并且也是同一的;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实体性地称谓那至高本性的本质除非那东西就是它的所是
第18章 那至高的本性既无开端,也无终结
第19章 在何种意义上“无”已经在至高的本质之前,或者“无”将在它之后
第20章 至高的本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第21章 至高的本性不存在于时空中
第22章 如何理解那至高的本性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同时又根本不存在于时空中
第23章 说那至高的本性无处不在,要胜于说它在每一地方,对此如何理解
第24章 说那至高的本性无时不在,要胜于说它存在于每一时间中,对此如何理解
……
宣讲
上帝何以化身为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