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14002531
  • 作      者:
    (美)郭疑颐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89.3
收藏
作者简介
    郭颖颐(D.W.Kwok),1932年出生,耶鲁大学博士,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专长研究中国现代思想史、中国知识分子史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思想界在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方面发生了许多重大转变,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转变是唯科学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唯科学主义者认为宇宙万物的所有方面都可通过科学方法来认识,科学能够而且应当成为新的宗教。这种科学崇拜导致了现代中国思想界的大论战,也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全面胜利铺平了道路。《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对唯科学主义的根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对20年代“科学一玄学”大论战,对各派唯科学主义者的思想实质进行了详尽透彻的分析。
展开
精彩书摘
    盛赞科学在现代化中之光辉作用的人,不必都是科学家或哲学家。如前所述,这种推广科学范围的活动削弱了经验论的思想风格。在急切和混乱的三四十年代中,这种寻求科学的精神觉醒,所期待的不是经验论渐进和多元的思想方法,而是唯物论唯科学主义的教条结论。而北大的新哲学流派虽推动了一种值得尊敬的一般的哲学流派,但却未能控制其结果。虽然这种也涉及科学哲学的哲学流派在学术层次上还算流行,但在公众论坛上却不能取胜。在大众论坛中,语言不加修饰,辨别思想的耐心是有限的,对科学魅力的感情反而马上被一种思想方法迅速利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现代的、推理是简单的、结论是绝对的。而唯物一元论正好具有所有这些特点,所以能很好地利用此点。
    经验论的、非一元论学派固有的开放意识,招致了一个奇怪的哲学客串者。虽然这位客串者假借科学的流行及其现代性、可敬性和适时的开放意识,但其哲学根本没有建筑在科学之上。在30年代,使经验主义的影响最终消失的一例,便是国民党的哲学。在1927-1928年政治变化后,国民党要统治思想的政治愿望和行动,便产生了被称之为唯生论的哲学。它与蒋介石1934年发起的“新生活”运动是密切配合的。唯生论主要是由陈立夫构造出来的,其中心概念是生命力,即“生”。它转而乞灵于古典经籍,还从杜里舒和柏格森的哲学中借来几个概念,然后便宣布它与科学和谐,而认为它适合现时代。结果便是一种不正视知识论问题的玄学(而经验论的和唯物论唯科学主义流派都正视这个问题)。避开知识论问题,唯生论从儒学的两部教义——《大学》和《中庸》中为自己找到了重要概念:“致知格物”,以寻求它自己的思想与行动、精神与物质的统一。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唯科学主义的根源
第一章 现代科学对中国思想的教条影响/3
科学的流行/9
唯科学主义的实质和演变/15
唯物论的唯科学主义/17
经验论唯科学主义/20

第二篇 唯物论唯科学主义
第二章 哲学的唯物主义者吴稚晖(1865-1953)/27
科学概念/29
对传统文明的批判/34
以科学为基础的人生观/39
宇宙/39
人类及其生命/41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者陈独秀(1879-1942)/44
科学概念/47
对传统文明的批判/51
以科学为基础的人生观/56

第三篇 经验论唯科学主义
第四章 实用主义者胡适(1891-1962)/63
科学概念/67
对传统文明的批判/71
以科学为基础的人生观/75

第五章 三位科学家/79
对传统的批判/82
人生信条/86

第四篇 唯科学主义的胜利
第六章 1923年“科学”与“玄学”大论战/99
序曲/100
论战/103
评价/114

第七章 论战之后:教条的终结/117
关于中国社会史本质的论战/118
“独立的”唯物主义者/123
其他方面的唯科学主义/131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13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