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542300
  • 作      者:
    章太炎, 刘师培等撰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传统学术,经历清后期的低迷徘徊之后,从清末民初起,涌现出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他们以渊深的国学根底,融通中西,不仅擘划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更开创了一种圆融通博且富于个性特征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范,而后者也正是当今学术界,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
  《蓬莱阁丛书: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辑取《章太炎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和《刘师培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两部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加上导读为鞭辟入里的精赅之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全书集大家之言,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导读:道咸“新学”与清代学术史研究
  罗志田
  新文化运动期间,老革命党张继曾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章”,中国政体虽变,“戏剧文学仍照满清帝政时代的样子”,可知其“思想仍是历史传来的家庭个人主义”;而“风俗如婚宴丧祭,与非洲的土人相去不远”,可以说“思想风俗一切全没有改”。①他所关心的,是思想风俗与政治的关联。②所谓中国“思想风俗一切全没有改”,颇能代表很多老民党对民国代清这一政治鼎革的整体失望,或有些“故意说”的成分。然而张氏关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章”,确有所见。
  从最粗浅的层面言,当不少人开始整体反思一个时段的往昔之时,这“一个时代”大约也就真正成为“历史”了。与张继的观察不同,在“思想”和与其关联密切的“学术”方面,民初中国实际处在一个典范转移的时期。最明显的一个表征,便是许多时人动辄以“近三百年”、“三百年来”的称谓来表述刚刚过去的昨天。①不论表述者自觉不自觉,时人有意无意间已感到思想学术等“世风”到了该做总结的时候了。
  这方面梁启超仍然是开风气者,他在1923—1924年间开出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课程,随即出版了同名的讲义。②此后蒋维乔、钱穆、龙榆生等人的思想史、学术史以及词选,也都沿其例冠以“近三百年”一语。③词选不必论,在学术史思想史方面,后来影响最大而多次再版者,则为梁、钱二氏的同名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早在1902一1904年间即著有《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其中1904年所著的《近世之学术》一部分,约占全文三分之一,已开始通论这一时段的“学术思想”。①1920年出版的《清代学术概论》,字数上比前论扩充一倍有余;O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则不仅分量大增,立意上也稍别。用他自己的话说:该书旨在说明“清朝一代学术变迁之大势及其在文化上所贡献的分量和价值”,之所以“题目不叫做清代学术”,是“因为晚明的二十多年,已经开清学的先河;民国的十来年,也可以算清学的结束和蜕化”;故“把最近三百年认做学术史上一个时代的单位,似还适当”。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十七、十八、十九三个世纪的中国学术史”。③
  从其三次论述看,最后一语看上去似乎不过由“清代”返回早年的“中国”,但前次表述时还在清季,对一般人而言“中国”与“清朝”基本就是同义词;此时则已在民国,其特意表明“不叫做清代学术”,并用西历之世纪来标举“中国学术史”的时段,在力图表述得更“科学”的同时,多少也有些“去清朝化”的涵义在;与近年西方汉学界特别强调“清朝”的“非中国”特色,看上去适成对照,背后的思虑或也有相通之处。
  梁启超三次论述的另一变化,即其最初所论是“学术思想”,后两次则仅言“学术”,而不及“思想”。其实他三次所论述的,如其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说,除具体人、事的去取有差异外,根本观念无大异同;山三者的研究对象基本是一回事,可见明显的继承关系。则晚年梁氏仅言“学术”而不及“思想”,固可能有更加“精密准确”的自觉意识在,但若说其心目中“思想”与“学术”的关系密切到几乎可以混为一谈或融于一炉的程度,大概也差不多。凹
  中国传统本不强调学术分科,今日所谓“思想”与“学术”之分,在清人以及清代以前绝大多数历代学人心中,或根本不存在。故梁启超和钱穆的两本同名著作,一般被视为既是关于清代“学术史”最权威作品,但同时也是清代“思想史”的必读书;若依今日的后见之明看,或许还更多是思想史著作。如李学勤先生以为梁启超书基本是学术史,而钱穆书“便实际上是思想史,而且主要是哲学史”。③有意思的是,陆宝千先生晚近所著的《清代思想史》共八章,其以“思想”名者仅二,以“学”名者凡六;④故其全书虽以“思想史”名,却明显继承了梁、钱二氏的“学术史”取向,颇值玩味。可知20世纪思想史与学术史著作的“沟通”渊源甚早,影响也相当深远。
  马克思主义史家侯外庐关于这一时段学术思想的研究是另一个明显的例子,侯先生先出版了两大本《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①其书名与梁、钱二书接近。其后此书屡有改易,然1949年后各版本虽多在前书的基础上改写,却明显越来越偏重于接近“哲学”一线的“思想”,而原较注重的“学说”反倒淡化了(这或许是受到前苏联学术倾向的影响);后出各衍生版皆无“学说”二字,多称为“思想史”,葚至有径名为“哲学史”者。如195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便是在前书基础上补充修改而成,不过略去了鸦片战争以后的原第三编.这一修改本后来成为侯先生主持的多卷本《中国思想通史》中的第五卷.侯先生晚年回顾该卷的修订说:他“主要着力于增补鸦片战争前清代社会史的论述:十七世纪启蒙思想之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的背景,以及十八世纪汉学兴起和十九世纪上半思潮变向的社会根源”。②
  〕97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侯外庐主编的《中国近代哲学史》,所论时段从鸦片战争前夕的龚自珍思想到五四时期。1993年侯先生去世后,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由黄宣民校订的侯著《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内容基本是原来《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被略去的第三编。后者不仅在书名上从“哲学”回归到“思想”。
  ……
展开
目录

导读:道咸“新学”与清代学术史研究罗志田
章太炎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清儒(一)
清儒(二)
说林(上)
说林(下)
悲先戴
清代学术之系统
与吴检斋论清代学术书
葑汉昌言·连语(节选)
汉学论(上)
汉学论(下)
今古文辨义
学隐(一)
学隐(二)
菿汉微言(节选)
论修《清代朴学家列传》与人问答书
颜学
正颜
释戴
与李源澄论戴东原书
与刘师培书
高先生传
俞先生传
孙诒让传
瑞安孙先生伤辞
孙仲容先生年谱序
孙太仆年谱序
清故龙安府学教授廖君墓志铭
驳皮锡瑞三书^
蓟汉微言(节选三则)
与邓实书
致国粹学报社书
自述学术次第
救学弊论
刘师培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近儒学术统系论
清儒得失论一
近代汉学变迁论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
汉宋学术异同论
南北学派不同论·南北考证学不同论
近儒之《易》学
近儒之《书》学
近儒之《诗》学
近儒之《春秋》学
近儒之《礼》学
近儒之《论语》学(附《孟子》、《学》、《庸》)
近儒之《孝经》学(附《尔雅》)
六儒颂序
近儒学案序
习斋学案序
幽蓟颜门学案序
并青雍豫颜门学案序
东原学案序
王艮传
刘永澄传
孙兰传
徐石麒传
蔡廷治传
颜、李二先生传
朱泽沄传
汪绂传
全祖望传
戴震传
崔述传
田宝臣传
戴望传
附录
国学今论  邓  实
明末四先生学说(节选)  邓  实
最近二十年问中国旧学之进步  樊少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