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惠施 公孙龙评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5012734
  • 作      者:
    杨俊光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2.5
收藏
作者简介
    杨俊光,男,1932年生,上海青浦县人,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先秦诸子,尤侧重于名、墨、法诸家。著作有:《公孙龙子蠡测》、《惠学锥指》;代表性论文有《墨“辩”辨正》,《墨经研究——一个卓越成果》《公孙龙子研究加顾之随想》。此外,还参加了《中国逻辑史》等书的编写并发表一些学术评论短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先秦“名家”的学术,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哲学中思辨性最强的部分,也是最有趣而最难懂的部分。惠施、公孙龙即是“名家”的两大著名代表。《惠施·公孙龙评传》对这两位传主的生平、著作、思想体系、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等等方面,在广泛地吸取前有考证、注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历史上直到今天的研究状况和存在问题出发,作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新的结构和比较公允的评价。《惠施·公孙龙评传》中,对有关历史的事实和文献资料的文字脱、误、衍、倒以及许多长期聚讼不决致使传主思想体系显得十分模糊甚至无从理解的问题,都作了应用的考证、校勘、训释和研究;史论紧密结合,史实、文字的考释与思想的剖析融为一体,是《惠施·公孙龙评传》最显著的特点。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历史的评价
    (一)古代中国辩证论的卓越代表
    黑格尔说:“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别,譬如,能区别一枝笔与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历物”十事、“毕同毕异”所说的,就正是“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即此而论,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不仅如此,“毕同毕异”即“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的思想,也就是承认“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对立面的统一、同一”的思想;这正是“辩证法的本质”所在。同时,他所反对的,又正是把事物“看作只和它自己同一的东西、看作常住不变的东西”的“旧的、抽象的、形式的同一性观点”即形而上学。
    从哲学史上看,“每一个事物和它自身的同一”韵形而上学思想,在恩格斯的时代才“被自然科学一点一点地驳倒了,但是在理论中它还继续存在着”;“真实的具体的同一性包含着差异和变化”的辩证法思想,也是在恩格斯的时代才被“自然科学从细节上证明了”的。在这以后,恩格斯甚至还说过:“正是同一和差异的这种不可分离,最初是怎样折磨我们的,尽管我们每前进一步都不能不碰到这个问题。”惠施则在恩格斯以前二千多年就猜测(当然仅仅是猜测)到了!这是十分了不起的事。西方埃利亚学派的芝诺(公元前五世纪),以他意在否认运动而作出的运动包含着矛盾的证明,虽然从反面揭示了矛盾客观地存在于运动中的事实,但他对于“矛盾”的本身却是否定的。惠施这位发现了矛盾事实的中国哲学家,虽然时间略晚一个世纪,但对于矛盾的存在则是完全肯定的了。因此,如顾实曾经作出过的评价:“举天下之异者而同之……者,人类莫大之伟业也。”也就完全不算过分了。
    惠施“历物”思想的历史意义,莫大于此。在历代的研究者中,唯有冯友兰、范寿康先生具卓识而确然有见。冯说:“惠施的辩论也着重在说明事物的自身同一中的差别,由此证明事物的自身同一是相对的。”“就十事的内容看,惠施注重的是在论述事物自身同一性中的差别及事物之间的同一性”。范说:“惠子的思想与今日之辩证法亦多符合,凡上所说大体就是‘对立物统一的原理。’”这都是完全正确的。“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在西方,“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是天生的自发的辩证论者,他们中最博学的人物亚里士多德就已经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人类思维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规律性,中国亦不例外,惠施就是古代中国辩证论的卓越代表。
    但是,冯接着又说:“既然事物自身的同一是相对的,事物之间的差别好像也都不存在了,因此惠施又强调事物之间的同一。”“惠施也没有明确地肯定,事物的相对性中存在着绝对性。……这样就很容易通向相对主义。”惠施“强调事物之间的同一”即是非同异相对的一面是确实的,但对此实在亦不必加以指责。因为正是他发现了(猜测到了)事物关系的这一个方面,其加以强调原为势所必至。其实在《自然辩证法》的有关处,恩格斯所强调的也正是这一个侧面,难道也可以加以指责吗!
    惠施思想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是他的辩证法思想的因素。但是仍然应该看到,这种思想仅仅是猜测,而且其猜测亦是并不全面的。就前所述,它主要地只是猜测到了“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和“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对于矛盾双方的关系如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等等,就并未正面涉及过。因此,说惠施已经“认为事物的大小、高低、长短、黑白等矛盾,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接触到了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在原文就并无根据。至于说“他在十事中能一贯地解释各种事象,把辩证法上各个要点阐明”,也就不无拔高之嫌了。
    最后,还应该即使是简单地说说惠施的宇宙观。
    对此,历来亦是众说纷纭。有认为是“唯物”主义。有认为是“观念论”即唯心主义的;其中,郭沫若又认为是“客观的观念论”,杜国庠则认为是“主观观念论”。也有认为是“主心物二元”的。还有,郭沫若又认为是“泛神论”。
    说法真可谓应有尽有,郭沫若一人前后持说又大不同。但是,所有各说,大都只是仅有结论而并未作出论证,略有论证者亦嫌不足;如樊洪业说“天地一体”、“万物毕同毕异”已经是《反杜林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的“萌芽”因而是唯物主义,郭沫若据《天下》篇“弱于德,强于物”、“逐万物而不反”的批评而断为“客观的观念论”,则皆不确。
    据我们上文的研究,“历物”十事本文包含着十分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但似乎并未正面涉及宇宙观的问题。从《天下》篇的评论看,亦只能知道惠施“多方”,对“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这样的难题能够“不辞而应,不虑而对”,还能“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至于《天下》篇又不满地说惠施的学说“舛驳”、“不中”,认为他“弱于德,强于物”、“散于万物而不厌”、“逐万物而不反”,则反映出惠施异常重视物的研究,具有较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能够确知的,仅此而已;其他则只有付之阙如了。
    ……
展开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惠施评传
第一章 年代、乡里与出身
一、年代、乡里略考
二、出身推测
第二章 生平事迹
一、历史的舞台——战国中期的魏、宋二国
二、 烜赫大半生的政治生涯
三、研究哲学、逻辑学和自然现象的晚年
第三章 哲学思想——“历物”十事(上)
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二、“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五、“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六、“南方无穷而有穷。”
七、“今日适越而昔来。”
八、“连环可解也。”
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十、“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第四章 哲学思想——“历物”十事(下)
一、体系初探
二、“合同异”说驳议
三、历史的评价
第五章 政治思想与阶级属性
一、政治思想
二、阶级属性推测
第六章 卓然独立、自成一家的学者
一、“名家”的开山
二、异说商榷
第七章 惠施思想的历史命运以及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
一、昙花一现
二、一颗闪光的明珠
公孙龙评传
第一章 生平
一、年代与乡里
二、封建贵族的清客
三、名噪一时的“辩者”
第二章 著作
一、真伪与存佚
二、版本与注释
三、前人对《公孙龙子》的研究和了解
第三章 多元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上)
一、“离坚白”的哲学路线
二、几种有关流行观点的考察
第四章 多元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下)
一、《指物论》的“物莫非指”
二、《名实论》的名实关系论
第五章 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
一、《白马论》的“白马非马”
二、《通变论》的“二无一”和“变非不变”
第六章 逻辑思想
一、“别同异”、“正名实”的逻辑学意义
二、“别同异”
三、“正名实”
四、“诡辩”说驳议
第七章 社会政治作用、阶级属性和历史地位
一、社会政治作用和阶级属性
二、历史地位
附录
《庄子天下》篇的“辩者”学说
《公孙龙子》校译
名家(辩者)诸子、诸书资料辑略
索引
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
重要词语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