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新儒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7302399
  • 作      者:
    祝瑞开著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祝瑞开,1927年4月生,江苏镇江人。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曾就职于西北大学历史系、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和中国文化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著作:《先秦社会和诸子思想新探》(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获上海市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两汉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婚姻家庭史》(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发起并主持秦汉、宋明思想文化和儒学三次国际学术会议,主编《秦汉文化和华夏传统》、《宋明思想和中华文明》和《儒学与2l世纪中国》三本文集(学林出版社1993年、1995年、2000年版)。近年来全力创建“当代新儒学”和对传统儒学进行研究,率先在社区开设《论语》选读课程,向社区群众普及新儒学。论著和学术活动在国内外具有影响。1996年获“上海市老有所为精英奖”,1998年获“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2005年主编的《论语选读》课程获上海市老年教育特色课程入围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和主流,她倡导“仁”、“圣”之学:以“ 仁”、“克己”自制,关爱他人的群体意识为思想基础;以“圣”造福民众、“协和万邦”。二者有机联系,相互促进,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精湛、独到的人文思想体系,培育了中华民族众多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br>    作者主张创建的“当代新儒学”,是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正确科学认识儒学的基础上,扬弃其糟粕,借鉴、融合域外,特别是西方的优秀文化,结合当代社会实际创建的“新儒学”。她是中华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和重要方面,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作出中华民族的新贡献。
展开
目录
    前言<br>    创新中华文化的光辉典范<br>    要“立志” 要“有理想”——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青少年教育的理论<br>    一 创建“当代新儒学’’<br>    1 基本观点和理论框架<br>    顺应时代需要创建“当代新儒学” <br>    儒学与21世纪中国——构建、发展“当代新儒学”(《儒学与21世纪中国》序)<br>    “创新儒学”的回顾和展望<br>    2 儒学的反思和时代召唤<br>    儒学的反思和创新<br>    儒学的不断创新和自我改造——“亲亲”和“为公”结合的探索<br>    修养要在“己”上下工夫<br>    儒家思想和中国现代化<br>    现代“社会病”的文化思考<br>    为何少见“儒”字?<br>    3 “当代新儒学”的部分内容<br>    努力实现儒家“德治”思想和现代“法治”的结合<br>    “诚信”文化民族之宝<br>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婚姻和家庭<br>    弘扬孔子的“忠恕之道”构建当代和谐婚姻、和谐家庭<br>    创新中华“孝”文化推进当代老年工作<br>    弘扬儒家“孝”文化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家庭、和谐社会<br>    学习“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吗?<br>    弘扬儒家优秀思想、文化培育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从少女未婚先孕说起<br>    弘扬“儒商”精神为奔“小康” 振兴中华作贡献<br>    结合中西优秀文化塑造、培育上海城市精神<br>    弘扬、创新儒家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br>    4 普及新儒学、读经方式探讨<br>    《论语》选读教学大纲<br>    中华传统文化社区教育指导纲要<br>    弥光《智慧小站——经典文化读本》读后<br>    二 传统儒学<br>    1 原始儒学<br>    孔子的思想渊源及其“仁”、“礼”观<br>    孔子开创的儒学是“内仁外圣”之学<br>    儒家思想的“一以贯之”和当代意义<br>    孔、孟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发展、蜕变<br>    评儒家的“直、义”思想和精神<br>    孔子的史学思想——兼评“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等观点<br>    曾子的思想风貌——兼谈“武城”非“南武城”之省<br>    2 秦汉儒学<br>    科学总结结合创新发展我国民族的新文化——秦汉思想文化和华夏民族传统学术讨论会开幕词(《秦汉文化和华夏传统》代序)<br>    汉代哲学的卓越发展及其历史地位——人文、科学并兴的文化传统<br>    3 宋明儒学<br>    被忽略的创新和贡献——《宋明思想和中华文明》代序<br>    宋代哲学的卓越创新——中印文化的碰撞、融合之果<br>    程、朱的“新仁学”<br>    为生民立命和“天人合一”哲学<br>    宋代理学的启蒙思想和中华文化特色<br>    4 儒学和婚姻、家庭<br>    儒家思想和中国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形成<br>    儒家的婚姻、家庭伦理思想及其演变、发展<br>    5 儒学和宗教<br>    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br>    葛洪道教思想的人文性格<br>    佛教与中国哲学的发展<br>    儒学和基督教的观念区别及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前景<br>    三 附录<br>    《老子》关于“正、奇”的思想及其演变、发展<br>    名辩思潮是废除和维护臧获制的一场争论<br>    秦俑主题试探<br>    学习传统诗词的现代意义<br>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