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的行为的规范手段和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社会价值形态。社会意识形态之一。①无论古今,“道德”二字的使用频率都很高,如《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子》中也频繁出现“道德”二字,孔孟也讲“道德”,但古代说的“道德”与今人说的“道德”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现代汉语中的“道德”,是就伦理品德而言的,与先秦人说的“道德”还不是一回事。
先秦人说的“道”是万物总规律及由此引申出的原则、道理、方法等等。道的本义是道路,我们从某地到某地,必须通过某一条路。同样的道理,我们办事要想达到某一种目的,必须通过某一种方法、原则。于是在词汇相对贫乏的古代,道就由“道路”义引申出另一种含义,那就是规律、原理、原则等等。最为重视道的老子反复说明,道是确实存在、真实可信的,但又没有意识、没有形象。人们可以意识到它的存在,但又无法用眼睛等感官去感知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真实存在的道,当然只能是一种非物质性的东西。而在许多篇章巾,老庄及孔孟都反复讲人可以学道,可以得道,这就进一步证明道不是物质的,而是一种具有可学内容的规律、原则。
关于道,我们前面已经介绍了,那么什么是“德”呢?德大约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先天的德。万物一旦产生,就必定具备自己的本性,比如人一生下来就知道吃喝,这就是人的最初本性。而这个本性,道家认为就是道赋予的,所以道家把德看作道的一个部分。二是指后天的德。我们知道,道是客观存在,人们学习的目的就是得道,然而人们又不可能把所有的道全部掌握,那么已经被人们掌握的这一部分道就叫做“德”。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