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家之道:中国哲学之探讨:investigations in Chinese philosophy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14044544
  • 作      者:
    (美)倪德卫(David S.Nivison)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倪德卫(David S.Nivison)生于1923年,先后获哈佛大学学士(1946年)、博士(1953年)。

  从1948—1988年,在斯坦福大学教授哲学和古汉语。退休前,任Walter Y.Evans-Wentz东方哲学、宗教与伦理学讲座教授,并同时任哲学系、宗教系、亚洲语文系三系教授。曾担任美国东方学学会西部分会主席、美国哲学学会太平洋分会主席。利用甲骨文、金文、古代天文学以及《今本竹书纪年》等材料,多年探研夏商周三代的纪年问题,取得国际瞩目的成果。代表作除本书外,还有《章学诚的生平与时代》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收集了美国汉学大家倪德卫数十年的代表之作,集中体现了其研究中国哲学的成果。在这些成果中,最值得中国读者注意的是三方面:道德哲学研究成果、孟学研究成果、明清哲学研究成果。倪氏通过研究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汉字(甲骨文)来探讨“德”的原始含义,并以点带面地对中西道德哲学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作为西方出色的孟学研究专家,倪氏对孟子的唯意志论倾向的分析、对孟子之墨家思想来源的考辩、对孟荀关系的探讨等都显示出了过硬的功夫。另外,他对王阳明、戴震、章学诚等明清哲人的研究,也别具一格,尤其是在追溯戴、章之荀学渊源上令人叹为观止。
展开
精彩书摘
  《(孟子·尽心上)第十七章的问题》讨论了在文本中的十七个字。这是倪德卫方法论的一个好的例子,这种方法论意味着,他认真地研究了前人的翻译和注,然后提出解释的假设。但是,他也指出,我们不必做前人学术成果的奴隶,因为,倪德卫个人的看法是:所有前人的解释都没有觉察到该段的意义。
  《论(孟子)的翻译》对目前的《孟子》英译进行了批评性的论说(倪德卫也讨论了古典的中文注释和翻译为其他语言的译文)。《孟子》包含了相对易懂的古汉语,也包含了很多“有疑问”的部分。倪德卫审视了译者和注者如何处理这两方面的实例。倪德卫的讨论反映了在数十年的教学和研究中对《孟子》文本的尽情的投入,并且也是对出自倪著前面的文章的多种见解的整合。通过认真阅读本章,读者能够学到大量关于古汉语的知识,对于任何翻译《孟子》的人或者追求理解倪德卫谈到的大量段落的任何一段的人来说,这种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在《荀子论人性》中,倪德卫说到了在孟子之后的另一个主要的儒家哲学家的一种明显的紧张。荀子也许以主张人性恶而最为有名。这显然是对以人性为善的孟子的猛击。但是,荀子也说,使人和“鸟兽”区别开来的是:人有义[通常翻译为“正义之心”(senseofright—eousness)]。但是,如果人(作为人的资格)有正义之心,那么,难道苟子不是说人性毕竟是善的吗?
展开
目录
中文版序/1
致谢/1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节 倪德卫著作的特色/2
第二节 论文提要/6
一、中国哲学探索/6
二、古代哲学/8
三、最近的几个世纪/12
第三节 编辑方面的问题/15
注释/15

第一部分 中国哲学探索

第二章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德”/21
注释/35

第三章 ‘德’的悖论/37
注释/51

第四章 德可以自学吗?/54
第一节 对孟子的回顾/55
第二节 苟子/56
注释/260


第三节 新儒家/59
第四节 清代/62
第五节 总结/66
注释/68

第五章 中国道德哲学中的金律之辩/71
第一节 例子和差异/71
第二节 《论语》中的恕/74
第三节 冯友兰论忠恕/76
第四节 一种替代的解释/78
第五节 中国后来的解释/81
第六节 总结性的想法/87
注释/92
第二部分古代哲学

第六章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意志无力/97
第一节 孔子/99
第二节 墨子和孟子/10l
第三节 荀子/105
第四节 心与欲的模式/107
注释/111

第七章 孟子的动机和道德行动/113
第一节 “自弃”作为一种“不为”的方式/114
第二节 道德行为如何可能?“推”的概念/119
第三节 “一本”和“二本”的道德/125
第四节 “推”如何可能?/129
第五节 对孟子的有限辩护/130
一、道义论,还是结果论?/131
二、立刻行动的问题/134
三、我对我的感情负责吗?/136
四、后退问题/140
第六节 比较/142
一、庄子和荀子中的问题/142
二、西方观点的样本/143
注释/147

第八章 公元前4世纪中国的哲学唯意志论/152
第一节 “不得于言……”/152
第二节 历史的假设/155
第三节 孟子与公孙丑的对话/156
第四节 与庄子的比较/160
第五节 墨家的唯意志论与告子/162
注释/166

第九章 “二本”。还是“一本”?/168
注释/186

第十章 《孟子·告子上》第三至五章中的问题/188
注释/206

第十一章 《孟子·尽心上》
第十七章 中的问题/209
注释/215

第十二章 论《孟子》的翻译/217
第一节 译者/217
第二节 译文/220
第三节 准确性/225
第四节 评价/244
注释/247

第十三章 荀子论人性/249
第一节 引言/249
第二节 问题/252
第三节 第一个假设/253
第四节 解决方法/258

第三部分 最近的几个世纪

第十四章 王阳明的哲学/265
第一节 引言/265
第二节 心学/266
第三节 目标/268
第四节 王阳明的世界观/269
第五节 王阳明的哲学心理学/272
第六节 作为一种“道”的王阳明思想/274
一、自我修养/274
二、知/276
三、工夫/278
第七节 结论/282
注释/283

第十五章 王阳明的道德决定:中国的“存在主义”问题/284
第一节 中国的“存在主义”/284
第二节 一些可见的不同点/287
第三节 存在的苦恼/291
第四节 王阳明道德决定的性质/294
注释/300

第十六章 章学诚的哲学/304
第一节 新儒家的背景/307
第二节 作为新儒家的章学诚/309
第三节 章学诚的历史理论/311
注释/315

第十七章 两类“自然主义”:戴震与章学诚/317
第一节 引言/317
一、戴震与章学诚/317
二、问题/318
第二节 历史的问题/320
一、纪事年表/321
二、对纪事年表的评论/322
第三节 评论性的问题/328
一、六种理论/328
二、荀子/330
三、孟子/331
四、戴震论孟荀/332
五、章学诚论孟荀/335
注释/339
参考文献/341
译后记/37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