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编中国哲学史.三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3356940
  • 作      者:
    劳思光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一部哲学史,虽然是“史”,但也必然涉及“哲学”。当一位学人写哲学史的时候,他不仅要叙述事实,而且要解释理论。叙述事实是史学的工作,解释理论则必须有确定的理论基础与解析方法。而这种基础与方法就是写哲学史的必要条件;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则写出来的是“史”,但不算是“哲学史”。<br>劳思光先生的巨作《中国哲学史》是一部由中国古文化谈至清朝干嘉学风为止之哲学理论。其书内容完全是以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为主。故在干嘉思想后就不采录。因为,欲论干嘉以后,清末至民初之思想演变---包括哲学一面,则其背景必须兼取中西两方,不能再以中国传统为主。此所以本书作为《中国哲学史》。
展开
作者简介
    劳思光(1927—),著名哲学家,台湾“中研院”院士,历任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东吴大学、华梵大学等校哲学教授。劳氏学问渊博,尤专精于中国哲学的研究,有著作十余种行世,影响广远。其《新编中国哲学史》问世二十余年,广受学界推崇,以为该类著作之经典者,再版不断。
展开
内容介绍
    《新编中国哲学史》是当今哲学大家劳思光先生在中国哲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作者通过其独特“基源问题研究法”,如庖丁解牛般将上下数千年中国哲学的内涵,条分缕析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每一章节都有深入浅出的说明,其内容正是中国哲学的深层内涵。<br>该书80年代初在港台出版,即以其对中国哲学的精深研究和新颖的诠释而广受好评,作者因而名重士林,成为中国哲学界的重要人物。该书被公认为是继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后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该书在港台地区20多年来版行不断,成为学者及大学生研究生必备书。本次在大陆出版,一仍其旧,全书共三卷四册,110余万字。<br>劳氏早年肄业于北京大学,后在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校任教,有著作多种行世。
展开
目录
    中国哲学史第一卷 <br>论中国哲学史的方法——序言<br> 壹 已往成绩之探讨<br> 贰 中国哲学史的方法问题<br> 叁 哲学史的任务与基源问题研究法<br> 肆 中国哲学史的特殊问题<br>第一章 论中国古文化传统之形成<br> 壹 略说古史资料及考证之设准<br> 贰 古中国民族分布大略及殷民族之发展<br>  (一)古民族之三集团<br>  (二)殷民族略考<br>  (三)结语<br> 叁 殷周民族之关系及其盛衰<br>  (一)略论周民族之起源及发展<br>  (二)殷周关系<br>  (三)周初之政治形势<br> 肆 南北文化传统之形式及影响<br> (一)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br> (二)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br> (三)南北传统与先秦哲学思想<br>第二章 古代中国思想<br> 壹 有关原始观念之问题<br> 贰 古代中国思想之重要观念<br>  (一)《诗经》中之“形上天”观念<br>  (二)《易经》中之“宇宙秩序”观念<br>  (三)《书经》中之政治思想<br> 叁 附论原始信仰<br>  (一)人格天观念<br>  (二)中国古代之“神鬼”观念<br>  (三)“命”观念<br>第三章 孔孟与儒学<br> (上) 孔子与儒学之兴起<br> 壹 儒学之源流问题<br> 贰 孔子之生平及其学说<br>  (一)孔子之生平<br>  (二)孔子之学说<br> (三)孔子学派与孔子遗留之问题<br>(下) 孟子之生平及其自处<br> 壹 孟子之生平及其自处<br> 贰 孟子之学说<br>  (一)心性论<br>  (二)政治思想<br>  (三)其他理论<br>第四章 道家学说<br> 壹 道家思想之源流及时代问题<br> 贰 老子与《道德经》中之思想<br>  (一)老子其人<br>  (二)《老子》其书<br>  (三)《道德经》思想大要<br> 叁 庄子与《南华经》中之庄学<br>  (一)庄子其人与其书<br>  (二)庄子之思想<br>第五章 墨子与墨辩<br> 壹 墨子其人其书之时代<br> 贰 墨子之思想<br>  (一)兼爱<br>  (二)天志与权威精神<br>  (三)尚同与国家论<br>  (四)非攻、非儒、非乐——墨子之文化观<br>  叁 墨辩<br>  (一)墨辩之时代<br>  (二)《墨经》中所涉及逻辑问题与名家理论<br>  (三)《墨经》中之逻辑理论<br>  (四)《墨经》中所涉及知识问题<br>第六章 荀子与儒学之歧途<br>第七章 法家与秦之统一<br>第八章 名家与名学<br>后序<br>书目略录<br>中国哲学史第二卷 <br>中国哲学史第三卷 <br>中国哲学史第四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