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
第二章 孔子
第三章 老子
第四章 孙武
第五章 墨子
第六章 前期法家的社会历史观和告子思想
第七章 孟子
第八章 《管子》书中《心术》等四篇的思想
第九章 庄子
第十章 惠施和公孙龙
第十一章 后期墨家
第十二章 《易传》
第十三章 荀子
第十四章 韩非
第二编 汉一唐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一章 汉初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 董仲舒
第三章 扬雄和桓谭
第四章 谶纬和《白虎通》
第五章 王充
第六章 王弼
第七章 顾頠和欧阳建
第八章 郭象
第九章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哲学思想
第十章 范缜
第十一章 东晋南北朝隋唐道教哲学的发展
第十二章 隋唐时期佛教哲学思想的发展
第十三章 韩愈和李翱
第十四章 柳宗元和刘禹锡
第三编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发展
第一章 李觏与王安石
第二章 周敦熙和二程
第三章 张载
第四章 朱熹
第五章 陆九渊
第六章 陈亮与叶适
第七章 元代的哲学思想
第八章 王守仁
第九章 罗钦顺
第十章 王廷相
第十一章 王艮与泰州学派
第十二章 李贽
第十三章 方以智
第十四章 黄宗羲
第十五章 王夫之
第十六章 颜元
第十七章 戴震
第四编 近代中国哲学的发展
第一章 龚自珍和魏源
第二章 洪秀全
第三章 康有为
第四章 谭嗣同
第五章 严复
第六章 梁启超
第七章 章炳麟
第八章 孙中山
修订后记
再版后记
展开
来源 价值中国网 郑伟强
其实,哲学是对人生的看法,由于时间的前后和空间的差异,使人们对人生的看法必然会不同,人生哲学就是对"人活着"和"怎么活"的看法,一家人对这个问题看法不会一致;一个时代的人对这个问题看得也不会一致;不同国家的人看待这个问题更不会一致.都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这里面的根源就是文化的差异,体现在人们看待人生的问题上,因此,人生的哲学就应该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不同的体现,它的实质就应该是各时期文化上在人生哲学上的比较,最终体现的是中外人生观的不同,更是文化的不同.这也就是外国人为什么注重理性而中国人注重感性.根源是文化起源与发展过程的不同.那么中国文化以孔孟之道为源,外国文化以民主与科学为源,势必发展方向也必会不同,其实答案应该在此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