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是活生生的,生活中处处有辩证法。但是,“万物莫不有对”。同辩证法对立的是形而上学。在生活中也处处留有形而上学的痕迹。还是让我们从几则关于“治病’’的笑话谈起吧;
有一个人从演武场经过,被一支飞箭射穿了耳朵,他连忙请了一个外科医生来施手术。医生用小锯锯掉了露在外边的箭杆,就要辞去。这个人间他道:“里面的箭杆怎么办?”医生道:“这是内科的事。”
据说古代鲁国有个公孙绰,逢人便说:“我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别人问他有何妙方?答曰:“我一向能有效地治好半身不遂。只要把治这种病的药加一倍,不就可以把死人治活吗?”
有个驼背的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他的驼背。医生说:“可以”。随后就叫他扑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他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而人则被压死了。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 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些虽然只是一堆笑料,但却也嘲笑了那种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的荒诞不稽。在现实生活中用这种方法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人,固然为数不多,但也决非绝无仅有。
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就是形而上学。当然,从哲学史来看,形而上学的含义有一个演变过程.形而上学(Mctaphysica)一词,在古希腊文中原意是“物理学之后”。古希腊哲圣亚里士多德除写了一本《物理学》的著作之外,还写了《形而上学》、《论灵魂》等许多著作。前者以自然界本身的运动变化等问题为研究对象,是属于有形实体的。后者专门解释经验范围以外,诸如神、灵魂、意志自由等,是属于无形的抽象哲理。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们在编纂这些著作时,把它们放在《物理学》著作之后。把它翻译成中文,直译叫《物理学之后》,意译叫《形而上学》。什么叫“形而上学”呢?中国《易?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形而下”是指有形的具体客体;“形而上”是指凌驾于有形的具体客体之上的抽象道理。而亚里士多德关于无形的抽象哲理正暗合了《易?系辞》所谓的“形而上”之意,因此把它意译为“形而上学”。以上是“形而上学”的本 义。但是,现在我们是从同辩证法相对立的意义上来使用 “形而上学”的。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所谓形而上 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这里的“形而上学”,是一种与本义完全不同的转义了,是指一种反辩证法的思想方法。
作为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的中心是断定“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在这个自然界中,今天的一切都和一开始的时候一样,而且直到世界末日或万古永世,一切都将和一开始的时候一样。”①这种观点是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15世纪到18世纪,西欧许多国家已先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科学处于搜集材料、研究既成事实的阶段。是经验自然科学。当时独占鳌头的是力学。化学、生物学尚在襁褓之中,对植物和动物的机体只作过极粗浅的研究,并用机械力学加以解释。而在研究时,往往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们看作运动的东西,而是看作静止的东西;不是看作本质上变化着的东西,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看作活的东西,而是看作死的东西。”②比如,解剖一只狗,首先必须把它打死,然后解剖它的机体的各个部分以便观察,再用力学作机械说明,最后得出“动物是机器”的结论。这种考,察事物的方法被英国的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这里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康德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占绝对统治的情况下,提出了著名的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向形而上学的“宇宙不变论”和牛顿的“上帝第一推动力”发起了冲击。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康德的《自然通史与天体论》是划时代的著作,并称赞说:“在这个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的,不是一个自然科学家,而是一个哲学家。”①他正是康德,他代表了当时哲学的最高荣誉。
诚然,由于自然科学的状况所决定,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是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的必经阶段。这种方法在自然科学发展中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但是,进入19世纪,随着自然科学日益证明整个世界都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间,有机界各种物种之间都不存在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辩证法要求人们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看世界,而旧的形而上学也就相形见绌了。恩格斯还说:“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①如果今天有人还坚持用形而上学来看问题,这不啻是开历史倒车。
弄清形而上学的来龙去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的历史性、局限性,把握它的基本特点,抛去那种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的观点,而代之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看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上面提到的那几则“治病”的笑话,如果有什么积极意义的话,那就是它告诉了我们不懂得辩证法,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治病,那是非把人治死不可的。推而广之,按这种思维方法去处理各种问题,必定要处处碰壁。人是一个高级而复杂的有机体。人体的各个生理系统是互相联系着的整体。高明的医生在治病时懂得从整体上去了解病人的病情。我国中医有“四诊”——“望、闻、问、切”。其中,“望”就是用眼睛观察;“闻”就是用耳和鼻诊查;“问”就是用口问病状和病史;“切”就是用手摸脉和触摸。这“四诊”就是从整体上来掌握病人的病情,以便对症下药。但是,从有机体的整体出发来对症下药,决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国古老的医书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患头痛病的樵夫上山砍柴,昏头昏脑,一不小心碰破了脚趾头,出了一点血,但头却不痛了。他当时不以为意。后来头痛病复发,又无意中碰破了原处,头又不痛了。两次经验引起了他的思考,头痛要医脚。以后凡是头痛病发作,他就有意地刺破这个脚趾头,每次都收到了疗效。中医针灸穴位中的“大敦穴”,据说就是这样被发现的。为什么“头痛医脚”呢?就是因为人体各个系统和部分具有内在的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我国中医从整体上来诊察病博,对症下药。针灸学主张“头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头面之疾针至阴(此穴在足小趾),腿脚有病风府(此穴在颈后头)寻”。这是符合辩证法的。那种认为“中医不科学”的看法恰恰是反科学的。
爱因斯坦在谈到要从总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科学研究方法时,曾举例说:“如果人体的某一部分出了毛病,那么,只有很好地了解整个复杂机体的人,才能医好它;在更复杂的情况下,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正确地理解病因。”①我国中医针灸中的“头痛医脚”,把患者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辩证施治,其科学性也正在这里。
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只看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数事实都说明,不按照辩证法的要求,从整体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就难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给实际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