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本论》伦理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16048490
  • 作      者:
    胡贤鑫著
  • 出 版 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资本论伦理思想研究》定位于“经济批判中的道德批判”。这样定位的根据在于《资本论》的内容。《资本论》本身就是一部经济学批判著作,它的副题即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因此,可以认为,《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是以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批判为基础的,是在经济学批判的背景下进行的。根据《资本论》的这一特点,本书的写作就只能定位于“经济批判中的道德批判”。说明这一点,是因为本书较多地在经济学语境中谈论伦理问题,伦理学的话语反而偏少。
展开
精彩书摘
    商品交换之所以必须尊重对方的自由意志,是因为商品交换的主体是相互独立、互不依赖的个人或社会共同体。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商品交换的主体是互不接触、互不依赖的氏族或家庭,往后则是独立的个人。这些不同的社会共同体或个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劳动产品也就各不相同。这种自然的差别,在社会共同体或个人的相互接触时引起了商品的互相交换,从而使其劳动产品变成了商品。其后,由于社会的分工,强化了生产的独立性和劳动产品的特殊性,使得原来互不依赖的生产者之间的商品交换变成了普遍的现象。这就表明,商品所有者原本就是独立的社会主体,正是这种独立性,决定了商品所有者是有着自由意志的主体。
    如果说,承认对方对自己劳动产品的所有权是交换的第一个前提,那么,尊重对方的意志则是交换的第二个前提。
    以承认对方对自己劳动产品的所有权、尊重对方自由意志为前提的商品交换是等价交换。而商品交换的普遍化,则将交换的公平性、公正性提到了首位,于是,保证商品交换公平性、公正性的“规则”也就随之产生。
    商品交换的公平性、公正性是由交换的量的比例来决定的,也就是,只有包含等量劳动、等量价值的商品与包含等量劳动、等量价值的商品相交换,才能保证交换的公平性、公正性。这就是等量劳动与等量劳动、等量价值与等量价值相交换的原则,亦即等价交换的原则。
    马克思指出,商品交换的量的比例起初完全是偶然的。不同的商品所以能实现交换,取决于商品所有者愿意让渡自己商品的意志。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交换的不断重复,交换便成为有规则的社会过程。这个规则,就是等价交换的规则。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平等原则及其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
一、商品交换与平等的起源
二、劳动的等同性是平等的内在根据
三、劳动力买卖中的平等原则与实质上的不平等
四、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实质及其内在原因

第二章  虚假的“公正”
--剩余价值与所谓资本主义“公正”
一、剩余价值的来源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公正”的辩护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这一目的说明资本主义“公正”的实质是资本增殖
三、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与资本主义“公正”
四、剩余价值的分割与资本主义剥削的“永恒合理性”

第三章  工作日的道德界限与资本的“道德”
一、工作日与工作日的界限
二、资本对剩余劳动的贪欲与资本的道德文明
三、工作日的身体界限及资本对生命的摧残
四、工作日的道德界限与资本的道德

第四章  生产力的提高与道德的消解
一、资本的本性与资本的动机
二、资本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目的在于竞争,不在于满足社会需要
三、资本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目的还在于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四、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与工人的命运

第五章  协作与资本对“社会生产力”的无偿占有
--资本主义协作的二重性及其对道德的背离
一、几种不同性质的协作
二、资本主义协作创造了“社会生产力”
三、资本对“社会生产力”的无偿占有

第六章  “分工”与“片面的人”
--资本主义分工的二重性及其对人性的背离
一、两种不同性质的分工
二、资本主义分工的目的和特点
三、“片面的人”

第七章  “契约平等”未必平等
--机器“资本主义应用”的二重性与所谓契约平等
一、机器的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力
二、机器“资本主义应用”的二重性与资本应用机器的动机
三、机器引起的劳动力买卖法权关系的革命暴露了“契约平等”的不平等实质

第八章  劳动与自由的分离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与工人的命运
一、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使劳动者丧失了劳动自由
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打破了劳动的自:然界限和道德界限
三、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与社会道德的堕落

第九章  目的与手段的颠倒
--资本主义管理的二重性及其道德上的反人性
一、管理的必要性
二、资本主义管理的二重性
三、资本主义管理的反人性实质--目的与手段的颠倒

第十章  所有权关系的正当性问题(一)
--前资本主义的所有权关系及其历史的正当性
一、所有权与占有权
二、土地所有权的基本内容以及对黑格尔土地所有权理论的批判
三、前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三种形式
四、前资本主义所有权关系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第十一章  所有权关系的正当性问题(二)
--资本主义所有权关系及其非正当性
一、简单流通中的占有权规律
二、简单流通中的所有权关系向资本主义所有权关系的转变
三、资本主义所有权关系的实质是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占有
四、资本主义所有权关系的非正当性

第十二章  资本的“博爱”精神与劳动者的苦难
--从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看资本的反人道本质
一、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分离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是一切社会苦难的根源
二、“田园诗”般的“羊吃人”运动: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
三、惩治被剥夺者的血腥立法
四、“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