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历史的回顾
第一节 探索科学基点的道路
一、从否定劳动价值论转变到肯定劳动价值论,以此为基础阐明资本同劳动的不平等交换的根源(1844-1847)
二、人对雇佣劳动这种特殊商品的分析转变到对古典经济学的一些主要经济范畴的批判,形成了未来的《资本论》的雏形(1850-1858)
三、把作为研究结果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当作叙述方法的起点和逻辑分析的基础,构成了《资本论》的逻辑体系的特色(1859)
第二节 以科学基点为基础的扩展过程
一、从批判研究的还原法转变到理论阐述的上升法,《资本论》四卷结构的确立——《资本论》第二稿(1861-1863)
二、从对于本质的分析转变到本质和现象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诞生——《资本论》第三稿(1863-1867)
三、从对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过程的分析转变到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的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体系的建立——《资本论》第四稿(1867-1881)
第三节 几点结论
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对资产阶级政策经济学的批判
第三章 经济学化的历史唯物论
第一节 生产方式的
一、起点
二、形成过程
三、体系
第二节 作为整体的内在机制和矛盾
一、本质之必然联系
……
第三节 生产方式的升华物
第四节 理论一般
第五节 几点结论
第四章 方法论的再思考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