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br> 凡是探讨价值的,无不都碰到一个问题:某种两个素不相同的东西凭什么根据变成等价的?而这个问题不仅是经济学的问题,还包含着有关价值一般的普遍问题。<br> 尼采说:“比如说‘内疚(Schuld)’,这非常道德化的主要概念,其实由来于叫做‘负债(Schulden)’之极为物质化的概念”。尼采不同于任何道德主义者——他们要么断片地,要么系统地考察感情的诸形态——,尼采则从道德意识形态那里发现了债权和债务之间的“关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人物说:“我为什么恨他?因为他对我很好,可我却对他做出了那样狠毒的事”。这和还不起债的人埋怨债主的道理没什么两样。就是说,罪的意识和债务感相同,而憎恶则是其否定表现,这是尼采的看法。<br> 不过更加重要的是,尼采就从这种债权一债务关系的底层那里还发现了一种颠倒力量——即把完全异质的东西变为等价物的颠倒力量。比如,“人皆平等”之思想,就意味着种种异质的人们均为等价。我们对此的反应是:要么以为自明而接受,要么在“自然”的名义下予以否定。而尼采的考察之所以杰出,因为他不问等价还是不等价,而是从“何谓等价”这一根本性问题出发。与尼采相比,如卢梭和M。萨德等思想家,都不过把自然和社会抽象地对立起来思考而已,他们可错过了最为关键的问题。<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