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2110041
  • 作      者:
    (日)柄谷行人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在黑格尔主义终结的历史时刻,我们终于第一次迎来了“可以阅读”马克思的时代。<br>    因为,只有卡尔?马克思才是黑格尔所谓“历史的终结”之后的思想家。<br>    本书是一部开拓了当代世界思想界新天地的惊世骇俗之作。<br>    在这个差异性和外部性纷纷解体的“全球化”时代,柄古行人通过对马克思价值形态论中“尚未被思考的”方面的解读,发现了马克思思想中“可能性的中心”。<br>    本书作者是通过解读马克思文本而恢复马克思本来面貌的思想先驱。
展开
精彩书摘
    四<br>    凡是探讨价值的,无不都碰到一个问题:某种两个素不相同的东西凭什么根据变成等价的?而这个问题不仅是经济学的问题,还包含着有关价值一般的普遍问题。<br>    尼采说:“比如说‘内疚(Schuld)’,这非常道德化的主要概念,其实由来于叫做‘负债(Schulden)’之极为物质化的概念”。尼采不同于任何道德主义者——他们要么断片地,要么系统地考察感情的诸形态——,尼采则从道德意识形态那里发现了债权和债务之间的“关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人物说:“我为什么恨他?因为他对我很好,可我却对他做出了那样狠毒的事”。这和还不起债的人埋怨债主的道理没什么两样。就是说,罪的意识和债务感相同,而憎恶则是其否定表现,这是尼采的看法。<br>    不过更加重要的是,尼采就从这种债权一债务关系的底层那里还发现了一种颠倒力量——即把完全异质的东西变为等价物的颠倒力量。比如,“人皆平等”之思想,就意味着种种异质的人们均为等价。我们对此的反应是:要么以为自明而接受,要么在“自然”的名义下予以否定。而尼采的考察之所以杰出,因为他不问等价还是不等价,而是从“何谓等价”这一根本性问题出发。与尼采相比,如卢梭和M。萨德等思想家,都不过把自然和社会抽象地对立起来思考而已,他们可错过了最为关键的问题。<br>    ……
展开
目录
I 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br>序章<br>第二章<br>第三章<br>第四章<br>第五章<br>第六章<br>终章<br>Ⅱ 有关历史的问题<br>——哀悼武田泰淳<br>Ⅲ 有关阶级的问题<br>——地底的世界·夏目漱石试论(一)<br>Ⅳ 有关文学的问题<br>——漱石和文学·夏目漱石试论(二)<br>1978年版本后记<br>致学术文库版后记<br>译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