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高地有了名》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通过描写志愿军某部三连攻占并坚守“老秃山”高地的战斗历程,塑造了一群平凡而英勇的战士形象,展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集体主义价值观。老舍通过这篇小说,不仅记录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片段,更塑造了一幅“最可爱的人”的群像。《大悲寺外》以20世纪20年代初的教育界为背景,通过一桩师生悲剧,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宽恕与良心的永恒纠葛,以及社会变革中的道德困境。老舍借丁庚的转变,批判了某些“进步青年”以革命为名放纵私欲的现象,提出“健全人格”对社会革新的重要性。《马裤先生》写的是一个身穿马裤的乘客如何在火车上颐指气使、让火车上的茶房伙计烦不胜烦,也让作为同车者的“我”不胜其扰,为他高声大气的呼唤所折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