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3120350
  • 作      者:
    作者:蔡昉|责编:赖甜//郦鸣枫
  • 出 版 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在中国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中,“三农”问题始终是关乎全局的核心议题。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一方面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仍是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现实难题,直接关系到14亿多人口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纵观世界现代化历程,城乡结构转型是各国必经之路,但中国的路径注定独一无二。我们拥有近5亿农村常住人口、3亿农民工,这一庞大群体的发展命运,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紧密交织。如何破除制度壁垒以提升农业效率?如何畅通要素流动以激活农村资源?如何完善社会保障让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这些问题也是制约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 本书是对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系统回应,聚焦于农业农村发展这一核心议题,深入阐述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机制、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并对“十五五”期间城乡融合发展提出前瞻性政策建议,既能为政府决策者和学术研究者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又能让社会公众理解和把握中国城乡发展的底层逻辑与未来走向。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来自共性的特征化事实
三、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路径
四、城乡整体迈入和各产业同步实现现代化
五、二元经济发展与二元社会结构
六、“十五五”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期
七、本书的特点、结构和要点
第一章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窗口期
一、中国经济处在什么发展阶段?
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定性定量目标
三、人口转变与人口红利
四、人口负增长时代的新常态
五、从刘易斯转折点到库兹涅茨转折点
六、消除现代化途中的制度障碍
第二章 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
一、中国脱贫理念、实践和成就
二、摆脱绝对贫困对中国奇迹的意义
三、减贫实践及其成效的世界意义
四、乘势而上:乡村振兴的新实践
五、自立产业和自生发展能力
第三章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产业抓手
一、如何实现同步现代化?
二、农业强国的内涵与特征
三、农业劳动生产率徘徊之谜
四、新科技革命与农业技术进步
五、打破狭小经营规模的制约
六、制度创新与市场机制设计
第四章 农业农村的要素积累和配置
一、破除资源不足的迷思
二、资源配置和再配置的广阔空间
三、资本报酬递减并非注定
四、农业金融:超越“小”与“大”之争
五、让土地回归生产要素功能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深度与广度
一、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般特征
二、中国城镇化:殊途同归和与时俱进
三、区域发展新格局与城乡均衡发展
四、城镇化内涵的延伸:县域与乡镇
五、全地域和全方位的农村现代化
六、户籍制度改革的激励相容
第六章 城乡迁移与促进社会流动
一、中国特色的两阶段迁移
二、农民工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
三、从横向到纵向的社会流动
四、现代化过程中的人口区域布局
五、乡村建设的本质和内涵
第七章 为什么要防止劳动力逆向流动?
一、内涵发生变化的“推力”和“拉力”
二、突破“有来有去”的流动模式
三、阻止“逆库兹涅茨过程”
四、超越就业创造的极限
五、新市民如何适应劳动力市场?
第八章 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
一、农村居民收入及其构成
二、防微杜渐:阻断贫困的根源
三、人口金字塔和收入橄榄型
四、中等收入群体的培育重点
第九章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一、城乡收入差距的整体影响
二、城镇化:扩大还是缩小收入差距?
三、“弱势产业”还是“人数悖论”?
四、突破劳动生产率的“天花板”
第十章 新一代农村劳动者和创业者
一、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
二、人力资本贡献:从就业到创业
三、人力资本培养:从教育到“干中学”
四、人口发展新常态下的教育深化
五、以配置均等化破解发展不平衡
第十一章 如何倚重“三农”扩大内需?
一、庞大人口与超大规模市场
二、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
三、对农业农村投资的新境界
四、扩大内需的新型城镇化效应
第十二章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
二、构建中国式福利体系的时间窗口
三、在城乡一体化中释放生育潜力
四、破解农村养老的世纪难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