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仪器分析实验(第2版)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351071
  • 作      者:
    编者:卢士香|责编:李颖颖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2
收藏
作者简介
卢士香,女,1966年生,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8年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于白求恩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2002年于吉林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先后任白求恩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教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金属有机、应用材料和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文章100余篇。讲授分析化学及实验、仪器分析及实验、药物分析、现代分离技术、综合化学实验、环境监测等课程。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共8章,包括实验室的一般知识、电位分析法、库仑分析法、伏安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拉曼光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质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粉末x射线衍射法、顺磁共振波谱法、设计实验、实验数据计算机处理和模拟。共编入基本实验39个、设计实验题目20个。书中均扼要介绍了实验涉及的原理、相关仪器及使用方法。书中附录列出了分析化学常用的常数、参数等。书中包含数字化资料供学习使用。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及师范院校的化学、生物、医学等有关专业的本科生仪器分析实验教材,也可供从事分析、检验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仪器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
  1.1 仪器分析实验的基本要求
  1.1.1 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目的
  仪器分析实验是仪器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分析仪器为工具,亲自动手获得所需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形态等信息的教学实践活动。仪器分析实验可使学生加深对有关仪器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仪器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可使学生正确地使用分析仪器、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正确地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技创新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可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而努力。
  1.1.2 仪 器分析实验的基本规则
  (1)仪器分析实验所使用的仪器一般都比较昂贵,同一实验室不可能购置多套同类仪器,因此仪器分析实验通常采用大循环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在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工作,仔细阅读仪器分析实验教材,了解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工作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主要部件的功能、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2)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熟悉和使用仪器,要勤学好问,未经教师允许不得随意启动或关闭仪器,更不得随意旋转仪器旋钮、改变仪器的工作参数等。详细了解仪器的性能,防止损坏仪器或发生安全事故。应始终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静。
  (3)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学习有关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要细心观察实验现象,仔细记录实验条件和分析测试的原始数据;学会选择最佳实验条件;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作风。
  (4)爱护仪器设备。实验中如发现仪器工作不正常,应及时报告教师处理。每次实验结束,应将所用仪器复原,清洗好使用过的器皿,整理好实验室。
  (5)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简明扼要,图表清晰。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完成日期、实验目的、方法原理、仪器名称及型号、主要仪器的工作参数、主要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或谱图、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处理、问题讨论等。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1.1.3 仪器分析实验的操作规则
  1.认真预习
  实验前应准备一本预习报告本,认真预习,并做好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应简明扼要。
  预习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主要仪器、药品用法及用量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预习时,针对实验原理部分,应结合理论知识相关内容,广泛查阅参考资料,真正做到实践与理论融会贯通;针对操作步骤中初次接触的操作技术,应认真查阅实验教材中相关的操作方法,了解这些操作的规范要求,保证实验中操作的规范性,注重基本操作的规范化培养。
  预习是做好实验的前提和保证,预习工作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点。
  (1)认真阅读实验教材、有关参考书及参考文献,做到如下两点。
  ①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及相关计算公式;熟悉实验内容、主要操作步骤及数据的处理方法;提出注意事项,合理安排实验时间,使实验有序、高效地进行。
  ②预习(或复习)仪器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
  (2)查阅手册和有关资料,列出实验中出现的化合物的性能和物理常数。
  (3)在阅读实验教材、有关参考书、参考文献和查阅手册及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完成预习报告。
  2.爱护仪器
  要爱护仪器设备,对初次接触的仪器(尤其是大型分析仪器),应在了解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仔细阅读仪器的操作规程,认真听从教师的指导,未经仓许不可私自启动设备,以防损坏仪器。
  3.注意安全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熟悉并掌握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保持实验室整洁,保证实验台面干净、整齐。将火柴梗、废纸等杂物丢人垃圾筐,要节约使用水、电等。
  4.遵守纪律
  严格遵守实验纪律,不缺席,不早退,有事要请假,须跟教师约好时间,另行补做实验。每次实验应提前10min进实验室。保持实验室内安静,不要大声谈笑,不要到处乱走,做。比禁止在实验室嬉闹。
  5.严谨实验
  (1)认真听取实验前的课堂讲解,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实验原理、操作要点、注意事项,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示范,保证基本操作规范化。
  (2)按拟定的实验步骤操作,既要大胆又要细心,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测定数据。每个测定指标至少要做3个平行样。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高效、严谨、有序的工作作风。
  (3)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要将其如实记录在预习报告本上,做到边实验、边思考、边记录。不得用铅笔记录,原始数据不得涂改或用橡皮擦拭,如记错可在原数据上划一横杠,再在旁边写上正确值。
  (4)实验中要勤于思考,仔细分析。如发现实验现象或测定数据与理论不符,应尊重实验事实,并认真分析和检查原因,也可以做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或自行设计实验来核对数据。
  ……
展开
目录
第1章 仪器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 001
1.1 仪器分析实验的基本要求 001
1.1.1 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目的 001
1.1.2 仪器分析实验的基本规则 001
1.1.3 仪器分析实验的操作规则 002
1.2 实验报告和实验数据处理 003
1.2.1 评价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的基本指标 003
1.2.2 实验报告 003
1.2.3 实验数据及分析结果的表达 003
1.3 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004
1.4 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和存放 005
1.4.1 玻璃仪器的洗涤 005
1.4.2 洗净的玻璃仪器的干燥和存放 007
1.5 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及处理 007
1.5.1 试样的采集 007
1.5.2 试样的制备 009
1.5.3 试样的分解 009

第2章 电分析化学实验 012
2.1 电位分析法 012
2.2 库仑分析法 013
2.2.1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的特点及应用 014
2.2.2 恒电流库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014
2.2.3 恒电流库仑法的基本装置 015
2.3 伏安分析法 016
2.3.1 基本原理 016
2.3.2 基本过程 016
2.3.3 分类 017
2.3.4 影响溶出峰电流的因素 017
2.3.5 操作条件的选择 018
2.4 电位分析中的电极 018
2.4.1 指示电极 018
2.4.2 参比电极 021
2.5 上海雷磁PHS-3B型pH计的使用 023
2.5.1 仪器的工作原理 023
2.5.2 操作步骤 024
2.5.3 仪器的维护 026
2.5.4 电极的使用及维护 026
实验2.1 用电位分析法测定水溶液的pH值 027
实验2.2 啤酒总酸的测定 032
实验2.3 乙酸的电位滴定分析及其解离常数的测定 033
实验2.4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035
实验2.5 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饮用水中的氟 039
实验2.6 用库仑分析法测定砷 043
实验2.7 铁氰化钾和菲琨的循环伏安行为 046
实验2.8 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铜和镉的含量 050

第3章 分子光谱分析实验 053
3.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053
3.2 红外吸收光谱法 054
3.2.1 原理 054
3.2.2 试样的制备 055
3.3 荧光光谱法 056
实验3.1 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 057
实验3.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邻二氮菲一铁(Ⅱ)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 060
实验3.3 不同极性溶剂中苯及苯的衍生物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 062
实验3.4 合金钢中铬、锰的定性分析 064
实验3.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搭建实验 066
实验3.6 有机物红外光谱的测绘及结构分析 073
实验3.7 用荧光分析法测定饮料中的奎宁 075
实验3.8 拉曼光谱仪搭建实验 076

第4章 原子光谱分析实验 085
4.1 原子发射光谱法 085
4.1.1 原理 085
4.1.2 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组成 085
4.1.3 光谱定性定量分析 088
4.2 原子吸收光谱法 090
4.2.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090
4.2.2 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092
4.3 原子荧光光谱法 092
4.3.1 原子荧光的类型 093
4.3.2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093
4.3.3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094
4.3.4 参数设定 095
4.3.5 检测限与相对标准偏差测定 096
4.3.6 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096
实验4.1 用火焰光度法测定水中钾、钠的含量 096
实验4.2 河底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原子发射光谱半定量分析 100
实验4.3 合金材料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全分析 104
实验4.4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钙和镁的含量 109
实验4.5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的微量铅 111
实验4.6 水中痕量镉、汞的原子荧光光谱分析 113

第5章 色谱分析实验 116
5.1 气相色谱法 116
5.1.1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116
5.1.2 操作条件的选择 117
5.1.3 分离条件的选择 118
5.2 高效液相色谱法 122
5.2.1 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122
5.2.2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 123
实验5.1 气相色谱法中色谱柱的评价与分离条件的测试 124
实验5.2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酒中的乙醇含量 127
实验5.3 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 129
实验5.4 高效液相色谱柱柱放的评定 131
实验5.5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 132
实验5.6 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碳酸饮料中的防腐剂 134
实验5.7 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的痕量阴离子 136
实验5.8 用GPC测定高分子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 138
实验5.9 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测定牛奶中的16种氨基酸 143

第6章 其他仪器分析实验 146
实验6.1 用高分辨质谱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146
实验6.2 用串联质谱法确定被测成分的分子式 149
实验6.3 用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化合物的结构 151
实验6.4 核磁共振波谱理论及其计算分析 154
实验6.5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食用油的成分 157
实验6.6 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分离鉴定药物 160
实验6.7 粉末X射线衍射法 162
实验6.8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理论及其计算分析 165

第7章 设计实验 169

第8章 实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和模拟 171
8.1 电位滴定终点的确定 171
8.2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173
8.3 拉格朗日插值法 175

附录 177
附录1 弱酸及弱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常数(25℃) 177
附录2 标准电极电位及条件电位(vs.SHE) 179
附录3 一些参比电极在水溶液中的电极电位(vs.SHE) 184
附录4 不同温度的△E/△pH 184
附录5 缓冲溶液 185
附录6 市售酸碱试剂的含量及密度 186
附录7 常用干燥剂 186
附录8 理论纯水的电导率(Kp,t)及换算因数(at) 187
附录9 红外光谱的8个重要区段 187
附录10 一些基团的振动与波数的关系 188
附录11 部分元素的谱线 189
附录12 气相色谱常用固定液 190
附录13 气相色谱中的常用载体 192
附录14 液相色谱常用流动相的性质 193
附录15 反相液相色谱常用固定相 193
附录16 一些气体和蒸气的导热系数 194
附录17 一些化合物的相对校正因子和沸点 195
附录18 常用氘代试剂中残余质子的化学位移(化学位移相对TMS) 195
附录19 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196
附录20 有机化合物中一些常见元素的精确质量及天然丰度 200

实验索引 201

参考文献 203

元素周期表 20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