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的住房产权对居民主观福祉的影响更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全局性,因而研究中国住房产权对居民主观福祉的影响,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体现,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此,本书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结合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经典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式,构建了一个系统性和递进式的分析框架,深入剖析了现有研究的观点和局限,梳理了我国住房产权制度的演化历史,描述了我国住房产权和居民主观福祉的基本概况与趋势特征。从微观视角和宏观视角两个维度,实证研究了拥有住房产权对于居民主观福祉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了不同类型住房产权对居民主观福祉的差异化影响,研究了城市住房拥有率和省份住房拥有率对于居民主观福祉的影响与机理。旨在从住房产权视角探讨居民主观福祉的提升路径,同时从增进居民主观福祉视角研究中国住房市场和住房制度发展改革思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