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单、实用、有效的情绪稳定训练方法:告别高敏感,修炼钝感力,提高情绪免疫力,轻松应对生活中各种情绪挑战,摆脱不开心!
2.科学解析情绪本质:结合心理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生物学等方面知识,以及多位专家的数项研究理论,对真实生活中的情绪问题进行拆解,让你真正理解自己的情绪!
3.揪出滋长负面情绪的坏习惯,帮助你从源头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让生活更加轻松、愉快!
4.告别错误的情绪处理方式,不再压抑或伪装,学会接纳情绪并合理表达,实现真正的情绪自由!
5.负面情绪也有可取之处,教你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成长动力,不再与情绪对抗!
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压力,每个人都曾被负面情绪困扰,不知所措。
本书是一本情绪稳定训练的实用手册,不仅揭示了负面情绪成为生活中“不定时炸弹”的原因,而且结合事例,分析负面情绪的成因、表现及类型,帮助我们准确识别和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
同时,作者结合多年经验明确指出了生活中容易滋长负面情绪的习惯、错误的情绪调节方式,以及正确的情绪调整方法,让我们远离生活中的坏习惯和错误方法,学会与情绪和平共处。
负面情绪不只破坏心情,还会伤害身体
过度的情绪体验,不仅会冲击我们的心理,更会伤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从现在起,让我们掌控情绪,用平和的心态滋养身心,捍卫身心健康。
李先生那折磨了他很多年的胃病又犯了。胃又胀又疼,一连几天吃不下饭,吃药也不见好转。李先生十分担心,特意去了省医院的消化内科就医。经过一系列医学检查后,医生建议他去心理科室看看。
李先生将信将疑地去了心理科室。医生的诊断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躯体化障碍。医生解释: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常表现为慢性波动性病程。以下是常见躯体化的表现:
①表现为肠胃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
②表现为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如胸痛、气短、心悸等;
③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如尿频、排尿困难、月经紊
乱等;
④表现为疼痛症状,如背痛、头痛、关节痛等。
从心理层面来说,患上躯体化障碍的原因是患者内心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等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或者不允许被表达出来,就只好通过一些身体症状来缓解内心的情绪冲突。换言之,李先生的胃病其实是心理和情绪问题导致的。
被记忆遗忘的情绪,会以病痛的形式保留
在医生的建议下,李先生开始了心理治疗。
当医生询问他的胃是什么时候出现了问题,又是什么时候有比较明显的症状时,李先生慢慢地回想起,每当他感到有压力、心情不好或是和别人发生不愉快时,胃病就会加重。至于胃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问题的,他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在最初的十四次咨询中,医生引导李先生与身体进行连接,慢慢感受胃部。在第十五次咨询中,在医生的引导下,李先生通过意识和情绪的流动,将注意力集中在胃部时,突然感到胃部剧烈地疼痛。
同时,他的脑海中猛然闪现无数相似的场景:饭桌上,爸爸总是声色俱厉地问他:“今天怎么没写完作业就出去打球了?”“最近有考试吗?考得怎么样?”“班主任说你的化学成绩又拖后腿了。”……
每当这时,李先生都会有一种山雨欲来的压迫感,焦虑、紧张、恐惧、愤怒……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如坐针毡,甚至全身冒冷汗。为了躲开爸爸的训斥,逃避这种糟糕的情绪,他每次吃饭都非常快,有时遇到喜欢的饭菜,也是狼吞虎咽……
李先生终于记起来,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时常感到胃不舒服。而他之所以忘记爸爸当年在饭桌上的苛责,是因为当时那种强烈、复杂的情绪体验对他而言很痛苦,大脑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选择回避、遗忘它们。但纵使记忆被封存起来,情绪体验也以病痛的方式保留在他的身体里。
多年以后,当李先生再次面临情绪压力时,深藏在记忆深处的创伤性体验会被再次唤起,身体便以胃痛的方式提醒他,那些曾经被压抑的情绪并没有消失,而且急需得到处理。
肠胃,重要的情绪器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精神紧张或是心情烦躁、大动肝火时,肠胃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胃胀、胃痛、腹泻、便秘等。
这主要源于紧张、焦虑等情绪导致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影响了胃的蠕动、胃酸分泌和胃黏膜的血液供应,进而引发胃病或加重胃病。而且,胃酸具有腐蚀、溶解的作用,如果我们一直逃避或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就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不断腐蚀胃黏膜,从而引起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黏膜炎症等问题,甚至引起慢性胃炎。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攻击性情绪,就有可能被这种情绪吞噬。
反之,如果我们感到肠胃不适,经过反复检查又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而且常伴随压力或是情绪波动,就要考虑相关症状是否与情绪有关,是否有情绪问题需要处理。这是身体在提示我们:要好好处理当下的情绪,不要无视它,更不要压抑它,否则它就会以胃病的方式进行表达。只有情绪得到了疏解,肠胃不适的症状才会有所缓解。
总之,肠胃不仅是消化器官,也是重要的情绪器官,能够反映我们的情绪状态。
不同情绪会攻击不同的身体器官
《黄帝内经》中有对情绪与健康的记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现代医学研究中也有“暴躁会存在子宫里,压力会存在肩颈里,郁闷会存在乳房、肩胛骨缝里,委屈、纠结会存在胃里……”的说法。这些医学发现都在说明这样一个事实:情绪和身体是紧密联系的。任何一种情绪,哪怕是高兴、欢喜等积极情绪,一旦过了度,也会伤及身体。
这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得到印证的。比如,当感到愤怒时,身体会乏力,心跳加速;当感到害怕、恐惧时,身体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快,有时还会口渴、出汗、发抖……我们的身体反映了几乎所有的情绪。
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约75%的颈椎痛、约80%的头痛、约99%的腹胀、约90%的疲劳都是由负面情绪引起的,而最容易受情绪影响的身体部位,分别是胃肠道、皮肤、内分泌系统和心脑血管。以皮肤病为例,人们在紧张时会感到头皮发痒、头部紧绷,甚至还会出现湿疹、荨麻疹、痤疮等皮肤问题。这些都可能是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下所引发的后果。
更可怕的是,负面情绪不仅会冲击人体的器官组织,还会加速人体衰老。国际权威期刊《衰老》(AGING)发布的一篇研究性文章显示:恐惧、抑郁、孤独等负面情绪对衰老具有显著加速作用,可使一个人的生理年龄变老近20个月!
除此之外,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均表明:癌症病人大多存在比较强烈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打破肿瘤的休眠状态,加速病情恶化。
第一章 负面情绪,人类的自我围困
负面情绪不只破坏心情,还会伤害身体/002
情绪,正确决策中的变量/007
性格古怪?那是情绪惹的祸/013
情绪失控,让生活一地鸡毛/018
什么?情绪会破坏专注力!/023
第二章 识别不同情绪,更准确地感知自己
需要被释放的原生情绪/028
缺乏理性的次生情绪/032
情绪粒度:提升情绪分辨率/036
被命名的情绪更容易被掌控/041
第三章 你应该知道的一些情绪真相
愤怒,意味着边界被侵犯/048
抑郁,不同于抑郁症的正常情绪/052
嫉妒,源于内在匮乏/057
悲伤,关于分离、丧失和失败/061
恐惧,是保护,也可能是伤害/066
紧张,面对压力的应激反应/072
自责,自我惩罚的一种方式/077
羞愧,自我憎恨的一种形式/081
第四章 小心!这些习惯会滋长负面情绪
过度自律,容易引发情绪问题/086
与无关的人、事纠缠,就是自寻烦恼/091
凡事归咎于自己,是有毒的自我PUA/096
被“应该”思维禁锢,陷入情绪陷阱/100
第五章 管理情绪,不是假装没情绪
压抑负面情绪,是一种自我霸凌/106
“情绪稳定”,可能引发情感隔离/111
小心!总是积极乐观可能有“毒”/117
感官过载,情绪失控的罪魁祸首/122
第六章 情绪利用:负面情绪也有可取之处
从焦虑中寻找动力/130
从悲伤中正视自己的内心/136
从恐惧中做出有利决策/140
从愤怒中实现自我成长/144
第七章 别着急,慢慢来
微习惯,养育正面情绪/150
正念:自我放松、自我充电的训练/155
屏蔽力:心情放松的秘密/159
积极心理暗示:传递神奇的正能量/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