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采入门:以尼采对生命意义的追思为线索,介绍了尼采的生平和思想,内容涵盖全面,研究深度适中,写作风格平实,很适合作为了解尼采的入门读物。
★ 时代经典:本书是周国平的成名作,也是国内首部正面评价和热情肯定尼采的著作,把一个面目狰狞的政治狂人,还原成了一个真诚思考人生问题的个性鲜明的哲学家。
★ 影响深远:自1986年出版引发轰动以来,至今长销近40年,畅销超百万册,一再被列在大学生喜爱书籍之榜上,影响崔健、吴晓波等一代知识分子和文艺人士。
★ 切中时弊:尼采在昨日欧洲思考的问题,也是今日中国许多人面临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触及了转型时期普遍存在的人生困惑和精神危机。
★ 青年之书:周国平借尼采思想帮助自己和读者思考人生价值,影响几代青年对生命意义的确立和对人生方向的寻找,为青年的理想赋能。
对于今天的青年,我期待本书会有一种交流的价值。和40年前相比,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你们所承受的生存压力和所面临的复杂选择远超我们当年。唯其如此,你们就更须具备强健的生命本能和超越的精神追求,而我相信,读了本书,你们会发现,尼采在这两方面能够给你们赋能。——周国平
本书是著名学者周国平研究尼采哲学的经典代表作,出版时曾引发轰动,帮助几代年轻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在书中,周国平将尼采肯定为一位不懈追问生命意义的人生哲学家。他指出尼采从“上帝已死”的事实,引申出“重估一切价值”的号召,在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时代,追问人应当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意义,并以此为线索全面介绍了尼采思想的各个主题,包括酒神神精神、权力意志、价值重估、超人等。
尼采将生命的意义总结为健全的生命本能和超越的精神追求,而青年的特点正是强健的生命和高贵的灵魂。因此在周国平看来,尼采的哲学是属于年轻人的,终将鼓舞一代又一代代年轻人重建生活。
后记
本书初版于1986 年7 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后十余年的时间里,由于时势的原因被冻结,直到1997 年12月得以重印。在那之后,大陆不同的出版社先后出过五个版本。海外的出版社,先后有台湾的两个版本和香港的一个版本。我没有统计发行的总数,大致在百万册上下吧。现在果麦的这个版本,是大陆出版的第七个版本。
本书是我独立写作和出版的第一本著作,可以算我的处女作。我写它时40 岁,而今又是40 年过去了,岁月飞逝,我竟已成为一个80 岁的老人。人生不可能再有第三个40 年,因此,把这个版本称作“纪念版”,应该说没有夸大的嫌疑。
虽然我写作本书时已40 岁,可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我是多么年轻啊。1985 年的年初,我单身住在一间地下室里,吃最简单的食物,内心充满孤独感和激情,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日记记载:1 月28 日动笔,3 月25 日完成——一气写出了这部18 万字的稿子。
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整个华夏大地焕发出万物复苏的春天气息。我这个在广西大山里雪藏了十年的北大学子,也拜改革开放之赐,考上研究生回到北京,迎来了迟到的青春。当时的感觉是,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前程大有可为。正是在这样的氛围和心情中,我遇见了尼采。一开始,作为消遣,我读各种闲书,读到徐梵澄、楚图南在民国时期翻译的几种尼采著作,顿感一见如故。中译本实在太少,不能解渴,我就自学德语,决心读德文原著。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德文版《悲剧的诞生》是我自学德语的第一个教材,抱着一本德汉词典,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啃。开始时读得极慢,一段时间下来,渐渐通畅了,我就尝试翻译。本书出版时,我已基本完成《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一书的翻译,计28 万字,同年12 月在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然而,本书的出版费尽周折。虽然写作的缘由是人民出版社的年轻编辑方鸣向我约稿,但是,书稿的终审在社里未获通过。在我国1949 年后的宣传和教学中,尼采哲学一直遭到全盘否定,被简单地归结为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先驱和反动的唯心主义唯意志论,该社当时的总编辑和负责审稿的编审坚持这个观点,而我的书给予尼采哲学以热情的肯定,因此被拒绝出版。此后,书稿辗转于北京的五家出版社,答复是一致的:书不错,但不敢出。整整一年后,上海人民出版社年轻编辑邵敏来北京组稿,自告奋勇把稿子带回上海碰运气。
奇迹发生了:半个月三审通过,五个月出版发行。
书出版后,反响之热烈出乎我的意料,读者来信如雪片般飞来,一再被列在大学生最喜爱的书籍之榜首,在青年艺术家群体中也获得了众多的知音。之所以会有如此轰动的效果,据我自己分析,原因有三。其一,本书毕竟是第一部旗帜鲜明的著作,把一个面目狰狞的政治狂人,还原成了一个真诚思考人生问题的个性鲜明的哲学家,评价上的这种巨大逆转自然会给人以深刻印象。其二,本书的文字风格不同于一般学术著作,流畅而富于激情,因而能给人以新鲜感,也容易被普通读者接受。其三,最主要的是,我在书中借尼采之口谈了我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许多地方,简直分不清哪儿是尼采说的,哪儿是我说的。我一面阐发尼采哲学,一面让自己的生命体验如同找到突破口一样喷涌而出。当我对尼采发生巨大共鸣之时,实际上已把尼采在昨日欧洲思考的问题转换成了我自己的问题,而读者的巨大共鸣表明,它们也是今日中国许多人面临的问题,触及了转型时期普遍存在的人生困惑和精神危机。
现在重读这本书,我发现它的确像是一本青年之作,具有青年之作的一切优点和缺点。当时的我,刚涉猎尼采哲学,对于这位我要论述的哲学家,几乎是凭着直觉去把握的,还远未下系统研究的功夫。不过,我很庆幸自己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写了这本书,现在来写或许会有别的长处,但不可能有那样高涨的生命激情了。若要为本书寻找一个位置,我相信这位置与其说在学术史上,不如说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灵史上。
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本书的意义主要在于使我明确了我的哲学研究之方向。我一向关注人生问题,但是,在我生长于其中的那个体制里,长期以来,意识形态取代了一切思考,人生思考始终处在失语状态。与尼采相遇,我的最大收获之一是找回了人性的语言。我仿佛突然发现,我完全不必再用意识形态语言曲折地表达我的人生思考了。尼采是一面镜子,我从中看清了自己的性质,从此愉快地走上了属于我自己的哲学之路。
对于今天的青年,我期待本书会有一种交流的价值。和40 年前相比,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你们所承受的生存压力和所面临的复杂选择远超我们当年。唯其如此,你们就更须具备强健的生命本能和超越的精神追求,而我相信,读了本书,你们会发现,尼采在这两方面能够给你们赋能。
周国平
2025 年2 月
新版序
前 言
第一章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代
世纪末的漂泊者
新世纪的早生儿
误解和发现
他给西方哲学带来了战栗
第二章 在人生之画面前
哲学和人生
首先做一个真实的人
为思想而战
哲学家的命运
第三章 从酒神精神到强力意志
人生的辩护者
笑一切悲剧
神圣的舞蹈和神圣的欢笑
强力意志
永恒轮回和命运之爱
第四章 人- 自由- 创造
人是一个试验
意愿使人自由
评价就是创造
第五章 “自我”的发现
迷失了的“自我”
成为你自己
健康的自私
第六章 向理性挑战
科学的极限
“真正的世界”的寓言
理性的原罪
挑开意识的帷幕
语词的化石
第七章 价值的翻转
上帝死了
超于善恶之外
忠实于大地
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
第八章 人的现状和前景
伟大的爱和伟大的蔑视
现代文明的症结
末人和超人
第九章 诗人哲学家
审美的人生
艺术化的本体
诗意的思
跋:在尼采之后
后记